|
|
|
徐迅雷:文化标志城当心地方利益假借国家名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08:34 长江商报
作者:徐迅雷 去年是要把泰山弄成“国山”,今年是想把一个“文化城”弄成“中华标志”,有越来越多的奇才,要把地方上的一些名堂给鼓捣成“国字号”的。 你看,来自山东的全国政协委员孙淑义,近日通过大会发言,建议加快“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而来自安徽的政协委员侯露则明确表示反对:“我是纳税人,我反对用我的钱去盖这样的东西,借文化名义大兴土木!”(3月10日《新快报》) 让侯露激动的是,这个建在山东济宁九龙山区的“文化城”,造价至少300亿,而且要中央财政给钱。财政给整个文化系统才100多个亿,一座地方的“文化城”就要300个亿,全国人民有几个能接受?难怪,这位有良知的女委员心情难以平静:“你看奥运会的投入也是三四百个亿……这座城盖好了以后,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就上去了吗?” 一些地方,以前拼命比拼GDP攀升速度,现在似乎越来越聪明了:我这里有钱自个悄悄地用,努力把大项目、大工程弄成国家级的,让国家来投入,这不是爽上加爽?你说奥运会投入也就三四百个亿,我可以说我这里的“文化城”建设,就是“文化奥运会”嘛! 瞧这个“中华文化标志城”,号称要“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想弄成“国家庆典法定场所”,其实无非也是“傍风景、傍名胜、傍文化、傍遗存”之作。我不知道它究竟标志什么文化、成为什么文化标志,反正我估计自己一辈子是不会去那城里跑一趟的,所以实在闹不明白它怎么就成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了。至于国家庆典,在北京不是挺好吗,干吗要这么费劲地“上山下乡”,大老远跑你那里庆典去? 如果最终全中国纳税人掏钱给你“共建”了,那“共有”、“共享”的人,恐怕主要也就是当地的官员吧?聪明的官员越来越晓得,“文化帽子”已越来越成为最“好”之帽,所以越来越热衷于扮演各种“文化官”的角色。实际上只是地方利益假国家名义,还不见得真是文化利益,往往就是商业利益,是“旅游经济”在攀缘“文化建设”的名头而已。 扯虎皮做大旗,假文化之名义,行商业之实际,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有的假借“龙文化”,要在某某山上造一条世界第一的巨龙,而每片“龙鳞”都要冠名拍卖;有的假借“博物文化”,要在某某山上造一座什么博物馆,旁边就可以开发大型娱乐设施……那所谓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惊世创举”,别到时候告诉我说,实际上是烧钱的“惊世创举”——现在已有烧钱的迹象了:他们在弄什么创意方案“金点子”征集,赏金高达近千万!此前,他们竟动员了69名院士联名倡议,也不知道这背后花了多少钞票“做工作”。 文化建设的决策失误,危害与后患远远大于经济建设的决策失误,因为很多“文化建设”、“文化改造”,都弄成了“假文化”、“伪文化”,从根本上伤及了文化,而且无法复原。称自己为“东西南北人”的孔子,若知道今天有人假借文化之名义,搞地方利益本位主义,他一定会感到很脸红、很气恼。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绝不是造一座城就能给复兴的。从鼓捣“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事件看,地方利益假借国家名义的倾向,很值得公众警惕。 作者系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杭州市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