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司法高官对许霆案沉默比发言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7:41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毕舸

  “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明显过重。”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对记者表示,“许霆案”的判决应该综合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3月11日《新京报》)

  本来,身处多元社会,人们出于自身利益诉求与价值取向,对同一事物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全国人大代表姜兴长在两会期间就此发表观点,也是一孔之见,是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表征。但是,别忘了姜兴长还有一个重要职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他的言论经由舆论传播、社会热议,加上其特殊身份,必然形成滚动效应,对“许霆案”的未来走向产生一定影响。

  估计许多人都会对姜兴长的这番话拍手叫好,它符合目前社会对“许霆案”的主流看法,对弱势群体的先天关怀,以及对案件所存“瑕疵”的内心抗议。不过,由于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尚未完全摆脱行政化束缚,司法系统的“官本位”现象同样多年引人关注,司法所面临的权力干预积弊难消,有关强化司法独立性的呼声络绎不绝。在此情形下,司法高官的发言往往能发挥预料之外的作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司法高官的个人观点被下级有意无意地当成某种隐性指示,并以其作为未来再度审判过程中的风向标,案件未判,已在判案态度、取证选择、立场倾斜上发生偏移,那么案件就会陷入另一重不公正。

  因此,笔者建议司法高官在两会发言时,对议程设置有一种自觉的回避意识,既不要动辄为所代表的机构发表辩护意见,也不要对某个具体案件发表太多针对性的观点。中国司法独立的珍贵性与脆弱性并存,需要每个体制中人小心呵护。对于“许霆案”而言,有时沉默比发言更重要,就让司法按照自身规律与程序进行,在公正透明的信息公开平台下,让所有相关证据、论据及法律依据统统呈现,这也是同时保障控辩双方合法权益的惟一途径。

  毕舸(广东 职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