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梅:大部制改革强化责任而非权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8:15 中国青年报

  作者:冯雪梅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月11日被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各种猜测和传言就此尘埃落定。舆论对大部制改革的关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深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大部制改革的关键不是最终设置了哪些部门,而是政府职能的改变。

  “相对于建立有效有限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这一最终目标,坊间热议的‘大部制’只是手段和过程而已。无论大部还是小部,只要能多快好省地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就是好部。”——《南方周末》的这句评论一语中的。

  从1982年至今,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进行过5轮,中国政府也一步步由全能型的管治政府,转向权责相称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行政体制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职能的转换能否尽快到位,直接决定了下一步改革进展。

  几十年的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最大弊端就是政府包揽一切,部门设置过多,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经过前几轮改革,国务院的部门由100个精简为28个,但机构设置过多过细、职能交叉、协调困难、责权利不明晰的情况依然存在。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彻底回归,对政府机构进行进一步调整,势在必行。而此种变革,也意味着权力格局的调整。

  “大部制改革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改革也将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半月谈》的文章点到了痛处。

  彻底打破部门利益,一时半会儿不太可能,改革总是在艰难中摸索前行,制度的设计也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面,“大部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权力的集中和整合,也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提出更大挑战。

  如有关学者所说,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就至关重要。

  此前的媒体社论也指出:“大部制”的到来,部门合并造成的“强强联合”,是否会在权力高地上再堆起一个更高更强大的“超级行政部门”?对此,有人担心,届时“关键大部”很强很庞大,一旦监管不善,不仅一如现在个别部门般对下漠视民意,甚至对上也会自视“老大”。

  担心不无道理。从长期以来的讨论可以看出,舆论在对“大部制”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权力扩张”保持警惕。如果只要权力,不担责任,机构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政府部门九龙治水明显不合理,但为什么屡改不变呢?一切的制度根源在于政府部门有权无责,权力没有制约,而责任却无从追究。”——诸如此类的论述表明,民众关心的不只是权力分配,更是权力的合理行使和有效监督。

  前几天,国家环保总局将升级为“环保部”的消息提前泄露,小试了一下舆论风向。从“环保总局升级为部,环保就灵了吗”、“还有比升级环保机构更重要”等评论可以看出,相比于机构设置、权力整合,公众更关心权力部门能否担起责任,解决实际问题。

  可能对民众而言,有哪个部没哪个部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政府能够给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实现这一点,责权利必须明晰,权力的运行必须进行有效监督。有权无责,为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肯定不到位;权力过大,公民的权利就会受到侵犯;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权为民用。“大部制”强化的应该是政府服务和政府责任,而非权力的扩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