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锋:大部制要平常心也要紧迫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09: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徐锋

  “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几个“大部委”已闪亮登场,提请审议,大部制改革终于撩开了部分面纱。

  目前,舆论对大部制改革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极大的关注以及乐观的期待,但也表露出些许遗憾和忧虑,其中不乏“步子还不够大”、“就怕只是换汤不换药”等意见。对此,有观点认为,“对大部制改革要保持平常心”。改革不能搞急于求成,这种提醒可谓及时,不过,改革不仅要“平常心”,同时也要紧迫感。

  实事求是地说,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使从目前这点“序幕”来看,也有着显而易见的进步——一是,进一步与时代接轨。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契合信息化时代到来的大势。二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一些发达国家行政架构的成功经验,此次得到某种借鉴。三是,进一步与市场接轨。根据此次机构改革的设想,国家发改委“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如果说从“计委”脱胎而来的发改委,此前的权力过大、过泛,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那么这次改革,无疑就是要让它更好地回归“只管宏观”的本位。

  不过,话也说回来,回首新中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对于此次的改革,我们恐怕难以过度乐观。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正如几千年来农业税费上的“黄宗羲定律”,历次政府改革之后,都会重现一个“精简—反弹—再精简—再反弹”的无奈轨迹。由是,人们担心,此番调整过后,部门虽然变大、变少,但他日是否又会悄然杀个回马枪,逐渐重新“升格”、“独立”呢?

  之所以心存这种警觉,是因为部门调整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对于这次调整方案,人们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本该被撤并的部门最后却毫发无损。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其中多少也折射了某些利益博弈仍在继续、尚未完成。利益博弈本很正常,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一直以来“条块分割”泾渭分明的国度里,更是如此。

  因此很显然,如果每个人都怀着“平常心”,推动改革破冰、打破利益僵局的“动力”会不会有所不足?改革从来都不可能自发进行,它必然体现为不同利益的痛苦重组,因此,公众和舆论的强劲推动力,从来都不可或缺。

  而且,由于部门利益之故,对此番机构改革,我们更该思考和提醒的是,如何确保“大部制”不仅仅停留在物理变化层面,而是让它发生化学变化?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部门拆分重组后,一些职能只是发生了“位移”,搬个地方继续管着自己那一摊,重组的效果因为“那一摊利益”之故,大打折扣。

  实行“大部制”最大的目的,在于以部门调整之“量变”,促成政府效能之“质变”,减少“婆婆”太多、政出多门、利益打架、效率低下等诸多行政缺陷。在这方面,我们还只迈出了第一步,更复杂、更艰巨、更深远的任务还在后头。因此,我们除了强调实事求是的“平常心”,也要呼吁快马加鞭的紧迫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