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波:行政机构改革需要改革改革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7:17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邓清波

  在当前,"行政主导型的改革模式"也许应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外,必须寻找新的"改革者"、新的改革动力,那就是更积极稳妥地发展民主法治。

  “把改革放在发改委,是不合适。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建议政府机构改革吸收更多专家、学者的力量,多做几个备选方案作比较。(《南方都市报》3月13日)

  “发改委本身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现在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这句话概括言之,就是要“改革改革者”,过去作为“改革龙头”者本身现在也需要被改革。李金华先生在此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李金华作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当前我国行政机关客观存在的某些弊端有着不同于局外人的深刻了解。对于透明度不高的行政运作来说,普通百姓尽管可以感受到其服务质量的高低,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而李金华指出的一些行政机关“三五个人,挂个牌子,就收费”、“有的部委下属单位,儿子、孙子、重孙子,甚至重重孙子”等等,则属于“当局者清”的肺腑之言,充分说明了行政改革之迫切、之艰难。

  我国实行的是行政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即在以往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本身是以“改革者”的形象出现的,因为许多领域的改革本身就是由行政权力在推动。而李金华指出的现象说明,现在,这个“改革者”本身也已经积累了许多问题,它本身也需要改革了,改革“改革者”刻不容缓。当然,行政机关不是唯一的“改革者”,但从根本上来讲,随着改革的成功推进,过去的“改革者”往往势必会逐渐地成为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其中的有些部门、有些人难免会因为地位和形势的变化,由过去积极推动改革、扮演“改革者”的角色转而变得对改革日趋保守、改革热情不再明显、或者改革思维不能与时俱进等,有的甚至可能由过去的“改革者”转变为现在的客观上的“消极改革者”,因此,改革改革者就势成必然。

  那么,当过去的某些“改革者”本身也成为了“需要被改革者”,则应该由谁来扮演新的“改革者”?或者说,接下来的包括“改革改革者”在内的新一轮改革又该由谁来推动、由谁来提供动力?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笔者认为,这已经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只有找到、明确这些新的“改革者”、新的改革动力,改革才能继续,才能突破攻坚。李金华先生指出,发改委作为“机构改革的龙头”现在本身也“最先需要改革”,“政府机关研究自己政府机关职能比较困难”,这说明要靠过去的“改革者”自己来继续改革自己是一种理想政治。本次大部门制改革固然可以称之为“稳妥”,但又何尝不能说是暴露了过去的“改革者”自己改革自己之艰难?甚至,从以往屡次机构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来看,这更说明,由过去的“改革者”自己来改革自己有可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对此,李金华先生提出要“专门有一批人来研究,而且应该以专家、学者为主体”,多提出一些改革方案供全国人大选择,实际上也就是说“改革改革者”必须由过去的“改革者”以外的人来完成。在当前,“行政主导型的改革模式”也许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外,寻找新的“改革者”、新的改革动力,积极稳妥地发展民主法治。譬如,使人民代表大会更好地体现民意,由人民代表大会来主导新的改革,包括对行政机关的改革。在过去的“行政主导型改革”之外,强化“人民代表大会主导型改革”。

  一言以蔽之,只有更加充分发展民主法治,“改革改革者”才能顺利推进。人民的满意才是包括行政改革在内的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唯一不竭的动力之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