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不就建个文化城么不值得大惊小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7:37 红网

  作者:胡印斌

  山东济宁九龙山张罗着弄个什么中华文化标志城,城还没有个影子,人们的声音已经纷乱如麻,争执得不可开交了。要建的一方拉了据说是69名院士做门面,反对一方则联系了12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强烈反对,大家的话语都很大,都上升到了国家意志、中华民族等等题目上头,端的是吓人得很。

  先说建城方,其所依托的力量除了一个上海学者葛剑雄与文化有些关联之外,其余的69名院士不过是华丽的外衣罢了。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的态度对于一个文化项目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即便有,也不过是具体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意见,而不应该承载文化的功能。毕竟,中华文化标志城还不是三峡工程,也不是神六神七。

  而就是这位葛剑雄先生,也不过是一位历史学者,其造诣所及似乎并不是普泛的大文化范畴。不过,平心而论,他提出的文化副都概念并非大谬,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上的高度集中也确是事实。既然北京恢复到文化中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北京之外另择一处副中心未尝不可。这样的设想不是虚妄,而是现实选择。

  至于反对一方,则主要集中在孔孟文化不足以表征中华文化,儒家之外,尚有百家;齐鲁之外,更有形形色色的次文化,区区一个济宁,何来代表性?再一个理由就是新建的这个城耗资巨大,需要动用国家力量进行扶持。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用钱,等着国家意志的阳光普照,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做这样花哨的事情呢?

  理由义正词严,很有些为中华其他文化鸣不平的意味。其实不然,想想看,儒家之外、孔孟之余,中华文化哪有一个的代表性可以与之比拟?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机构叫孔子学院,为什么没有其他什么“子”来主张意见?进一步讲,千年以降,所谓的儒家文化实际上也是在融合、吸收其他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其标签意义是否定不了的。

  此外,盛世修礼乐,兹事体大,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力极大增强,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这大概是批评者都会认可的事实。自古治国,均讲究文治武功,某种程度上,文治的效用一点不输于武功,因为其所具有的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维护统一方面的软实力绝对强大。

  明了这些,我觉得,大家或者都能够心平气和些,济宁市长也不必铁嘴钢牙,人家越反对你越坚持建设,完全没有听取不同意见的雅量;而反对者似乎也不必动辄国计民生、多元一体,试看历朝历代,哪个少得了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如果没有这些浩大工程,哪来的曲阜三孔?哪来的中华世纪坛?哪来的国家大剧院?

  说到底,不就建个文化城么,值得大惊小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