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中日青年携手发现新中国和新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09:15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草木吐绿,春意盎然,新一轮构筑中日友好合作未来的“春播”,3月15日在北京达到高潮。当天下午,胡锦涛主席特意从两会抽身,来到2000余名中日青少年中间,共同参加“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

  这是中国两会期间,体现中日友好关系持续加温的一场重要的集国家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的重要外事活动,也是中国国家元首即将启程出访日本前的一项重要的外事铺垫。小泉之后,2006年10月,安倍晋三上任才13天即前来中国访问,被国际舆论誉为“破冰之旅”。去年樱花绽放时节,温家宝总理踏上回访日本的“融冰之旅”。而中国国家元首行将对日本的访问,更被国际舆论视为“暖春之旅”。上周,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对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去年早春,温总理与福田首相在新加坡首次会晤,就两国隆重举行“缔约”纪念活动达成共识,并就共同举办“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作为上述纪念活动的“开场锣鼓”达成一致。就在千余名日本青少年来华之前,数百名中国高中生先期组团访问日本,与日本青少年进行了广泛的友好交流。许多中国高中生在回国前由衷感慨:“日本同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发现了新的日本。”同样的道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来华访问的日本青少年,在回国前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19世纪末以来的中日关系反复证明,中日双方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审视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日两国共同跳出历史恩怨的泥淖,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是两国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明智务实之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史不能被遗忘,但我们既要铭记历史,又要善于超越历史。这是中日两国青少年的历史责任,也是中日两国共同举办“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的价值所在。

  中日两国自1972年建交始,两国关系不可能不受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剧烈变动的影响,出现曲折起伏在所难免。就说1982年7月,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篡改侵华史,建交十载的中日关系陷入首轮低潮。为打开两国关系僵局,1983年11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日,按中央批准方案,本着“着眼于人民、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代表中方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于1984年金秋访华。第二年国庆前后,3000名日本各届青年访华获空前成功,中日关系再次进入正常发展周期。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日关系虽再次经历多重波折,可中日青年友好交往终究还要再续新篇。2003年以后,胡锦涛主席借会见外国政要及日本政治家的多重管道,不断释放重续中日青年友好情缘的信号,至去年春天温总理踏上“融冰之旅”,《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双方就双向实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达成一致。

  扫除偏见,束缚自消,铺垫就绪,水到渠成。去年6月末,89岁高龄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携“日中青年世代友好访华团”前来北京,胡锦涛主席亲自出席联谊晚会并热情致辞:“岁月可以改变人们容颜,但改变不了人间友情。20多年来,大家一直在各自岗位上为推动中日友好发挥积极作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的中日友好事业才得以传承和发展……”胡锦涛主席的致辞决非外交辞令,平实的话语浸润着深刻思考。

  大国关系不经历曲折不可能走向成熟。中日睦邻友好,经历曲折乃“插曲”,走向成熟乃民意。举青春之力,谋世代友好———诚如胡锦涛主席为“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题词所表达的殷殷之情,中日青年相聚于充满希望的春天,年复一年,未来的中日睦邻友好必定充满希望。

  增进了解、彼此沟通,互相体谅、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和而不同。构建新的中日睦邻友好,当代中国青年应当表现出大国青年应有的风范、胸襟、眼光和气度。在此,我们预祝胡锦涛主席即将启程的“暖春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