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美国正忙于救市,A股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07: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救市”已经成为近期美国股市最平常词汇。美联储在刚刚宣布2000亿美元注资计划之后,于3月14日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知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本周一,美联储再次宣布,将面向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下调25个基点至3.25%

  短短一个周末,美联储的“救市”措施让人眼花缭乱。当然,真正的看点并不在于“救市”手段本身,而是市场的现状。诸多迹象表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一次次的“救市”后不仅没有获得缓解,反而有向肌体深处恶化的嫌疑,这一点从贝尔斯登的资金危机中就可以看出。上周一市场即有传言说该公司出现了资金困难。对此,公司的CEO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出面予以了澄清。但是,澄清并没有消除市场的担忧,反而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撤资挤兑风潮,上周末,贝尔斯登终于再也无法承受,转而求助美联储。

  一个传言就能够击垮国际知名投行,这足以表明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程度。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是一个信用体系,也就是金融机构要依靠自身信用来博得投资者的信任,然后暂时“挪用”投资者资金去投资运作。贝尔斯登的财务危机表明,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已然是人人自危了,没有机构能够获得充分的信任。这表明,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好在贝尔斯登的危机还有美联储的紧急“救市”,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多米诺骨牌”被瞬间推倒的风险。而反观A股市场,同样的信任危机也在日趋蔓延:上市公司大量的恶意再融资,让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大小非解禁带来的抛售压力,让流通股股东失去了对非流通股东的信任;基金毫无理性地抛售蓝筹股,让基民丧失了对价值投资的信任;面对暴跌,管理部门迟迟未推出任何积极的“救市”措施,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失去了对调控部门的信任。

  A股市场凡此种种的信任危机,最终都集中体现在股价的运行上。尽管投资者都知道当下的A股市场投资价值已经很明显,估值风险也已经大大降低,但由于金融市场最基本的信任体系已经被破坏,投资者最优的选择就是尽快用脚投票,抛出股票远离股市。由此,我们看到一波又一波的市场杀跌出现,一个个所谓的“铁底”被轻易击穿。这一系列表现,足以证明金融市场中相互信任度和市场信心的重要作用,市场信任丧失的最终结果就是恶性循环。

  能否重树市场信心已经成为海内外股市的共同话题。从海外成熟市场的惯例而言,面对市场信心严重受挫的局面,相关部门理应从两个方面尽快采取积极行动:首先是在第一时间就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发表谈话甚至是直接暂停交易,借此安抚和缓解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是针对导致市场信心丧失的问题症结,予以相应的救助,类似于对贝尔斯登的定向注资。而令人遗憾的是,A股市场自去年10月见顶以来,罕见权威管理部门对市场走势给予些许积极的评述,更遑论针对再融资和大小非解禁等市场关注的话题,采取实质性的管理措施了。

  股市的实质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在中国肩负着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历史责任。而在一个投资者信心丧失殆尽的股市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社会资源配置职能的,最终整体的经济前景都难免因此而受到伤害。面对股市不断扩散的信任危机,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绝非只是为了股价的止跌企稳,同时这也是维持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