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对中小学生读《三国》不必太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09:42 深圳商报

  作者:韩浩月

  “数代人集体创作的产品……陋巷中顽劣小儿喜欢听的故事”,“诸葛亮就是一个出乎情理之外的人——哪里是人,已几近妖怪”,这些语录出自特级语文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新国语培训学校校长王泽钊的一篇博客。这篇博客在网上掀起了重新评估《三国演义》的热潮,王泽钊不鼓励甚至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观点,在得到一些学者认同的同时,也遭到了网民的激烈反对,在某网站进行的网络投票中,有62.71%的网友觉得《三国演义》文学价值很高,有67.04%的网友不认为应该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在“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成为网络论坛颇为吸引眼球的标题之后,王泽钊曾作出澄清,认为“踢出”一词不够温和。但如果试图从王泽钊文中寻找“温和”的观点,也是相当困难的,这篇批评文字,从始至终都弥漫着一股偏激的情绪,“《三国演义》被荒谬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与巨著《红楼梦》同列,实在令人费解。”“就思想性来说,《三国演义》简直就无可称道!”“就文学性来说,《三国演义》根本就算不上文学。”这种绝对化的表达方式,除了给人留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印象外,再就是莫名其妙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同列在一起,怎么就荒谬了?如果《三国演义》的思想性存有争议的话,那么它的文学性早已是公认的了,说《三国演义》算不上文学,有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的嫌疑。

  《三国演义》要不要进行重新评估?我觉得,在不同时期,用新的角度去打量经典,无论是有它可以为今所用的发现,还是冷眼衡量它曾被拔高的部分,都是一种收获。学者陈明远在博客撰文声援王泽钊,认为《三国演义》宣扬美化“游民意识”,怀疑它的艺术价值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批评家朱大可将《三国演义》列入“流氓文学”范畴,因为它里面含有暴力、战争和潜规则等“流氓色彩”。这些言论实际上就是在对《三国演义》进行再次解读,这种解读是有意思的,但它仅适宜于知识分子或者更小的专家、学者圈子中进行,普通读者对于这种争论不会有太大兴趣,更何况,即便在小圈子里争论,谁又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观点?

  《三国演义》流传到现在,中间数代人参与了这个故事的创作,它的受欢迎,很大程度上也源自它对民间智慧的吸纳,它也绝不仅仅是批评者所形容的那样只有杀人放火、假仁假义,至少,它所塑造的诸葛亮、关羽、刘备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三国演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尤其在它以广播评书的形式出现后,更是在民间妇孺皆知,很多人写文章,都会把儿时阅读和收听《三国演义》当作美好的回忆。没听说过哪个犯罪分子承认自己的行为和曾经阅读过《三国演义》有关,与流行文化盛行的“蛊惑仔”、“黑社会”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相比,阅读《三国演义》可谓益处良多,不仅可以启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还可以从中得到文学的滋养。《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这一点,时间已经做出了最公正的评价。

  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行为。这种家长式的焦虑非常可笑,就像劝阻孩子不要碰一块蛋糕一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块蛋糕里面长满了毒素。而事实证明,已经有无数人在吃过那块“蛋糕”之后是安然无恙的,再用夸张的词汇去形容它的不堪就是说谎了。作为一名特级语文教师,应该了解自己在教育中的引导功用,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阅读和使用名著,而不应采取“拒之门外”的简单方式,您可以不信任《三国演义》的价值观和文学性,但对现在眼界开阔的孩子们的欣赏水平总该有一些信心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