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全球贸易面临逆水行舟的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09: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丁刚

  “狂欢已经结束。”德国经济学家汉斯―维纳·辛以这样的断言来描述最近一轮繁荣的退潮,而《纽约时报》分析文章的标题则是《美好时光的结束》。当西方分析人士为世界经济勾勒出一个阴云密布的前景时,我们也不得不去揣摩繁荣退潮后他们的考虑。

  没有完全相似的经济繁荣期,而这一轮的经济繁荣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当高潮退去,经济学家们需要研判的是次贷危机孕育的“金融病毒”,会在多大程度上“感染”全球经济。而令处于全球贸易链下游的国家更为担心的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厌恶和恐惧会不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最近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对经济全球化持消极态度的人要比持积极态度的人多三倍,而这种反全球化思潮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

  在美国,总统竞选人正装扮成劳工组织的代言人。民主党的竞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均表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需要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款重新谈判。他们甚至威胁,如果这项协议不能为美国工人带来更大保障,美国宁可退出。在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已经蔓延到那些历来钟情于推动自由贸易的地区,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谈到很多成员国把中国的经济增长视为“威胁”时,言语中显然带着某种“放话”的意味。

  在西方国家,就业率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度计。普通百姓对诸如美联储之类的金融机构公布的数据可能不会太敏感,他们或许根本就读不懂那些专业报告。但是,他们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冷热却是最敏感的,有关消息往往也是最刺眼的。《纽约时报》日前就有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份比大多数分析家的预测糟糕得多的报告中,美国劳工部估计,今年2月份失去的工作岗位达到6.3万个,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也是私营领域工作岗位连续第三次减少。这个数据会让很多美国人联想到自己的工作,联想到那些摆满了美国超市的中国廉价商品。对于面临失业威胁的人来说,廉价不再具有以往那样的吸引力,反而会让他们更多地担心自己的工作。民意的变化往往从就业率的变化开始,而今年又恰逢美国的大选年。在经济衰退的威胁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最能吸引选民,“政治的选举”可能会变成“经济的选举”。《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美国政府正面临多年来最敌视自由贸易的国内环境。

  当美国这个世界上主要的自由贸易推手失去动力的时候,全球贸易很可能会面临逆水行舟的挑战。处于上游的发达国家手中没有更多的“牌”来挽救经济,就会打出更多的“牌”向下游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负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虽然已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但在衰退到来时,上游之“损”与下游之“损”的程度并不一样。下游国家面临的既可能是订单减少的首次打击,也可能是贸易壁垒提高的二次打击。在一个已经失衡的国际贸易格局中,经济衰退考验的不只是上下游的协调应对能力,更是下游国家的承受力。有备无患的紧迫性显得愈加突出,它包括政治与经济层面的应对和技术与心理层面的准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