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岂能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11:10 深圳商报

  作者:张敬伟

  据3月19日《东方早报》报道,全球四大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悉数出席,与中国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的馆长及专家齐聚在沪,共同探讨如何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更有效,让身处各地的民众能通过了解异域文化观照自身文化,指引人类未来发展方向。

  这场来自世界顶级博物馆长参加的高峰论坛讨论的主题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共享与弘扬。确实,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集萃之所,是以实物再现人类文明的活的历史巨著。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零距离接触,具有现实文明对接和哲学思考上的意义——世界主要文明伴随着全球化的东风,突破了预设的种族隔膜,透过文物的物质模式,达到了不同文明和谐交融统一的意识境界。

  但必须指出,现实语境下的博物馆馆长们可以纵论世界文化艺术的和谐,但依然要梳理遮蔽于历史迷雾下的文物流失历史和摒弃现实的文明偏见。就在这次论坛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蒙德伯勒秉承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惯有姿态和思考方式,他反对中国对1911年以前文物禁止出口的政策,认为是闭关和割裂了文化的传播。显然,这位来自美国的文化学者对中国的文物保护政策充满了文明的偏见。

  一是作为立国不过300年的美国学者,虽脚踏着发达经济的热土,但其生存的国度却充溢着文化的沙漠。为了夯实本国的文化根基,自然希望文物流通的全球化,尤其希望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在文物出口方面大撒把。这是基于自私功利的文化选择。

  二是他对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伤痛懵懂无知,缺乏换位思考的人文思维。因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一个民族文化基因没有断层的国家,历史脉络清晰,文化地理分布合理,文物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物资源,从旧、新石器时代的石玉器,到夏商周时期的甲骨青铜器,再到有汉以降至满清时期的金玉钟鼎、器玩字画、古瓷家具,璀璨夺目,让世人目不暇接。但中国也是文物散失最多的国家,共有一千万件文物散佚到世界各地。在这些散佚文物中,其中大部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流失到西方国家的。其中大英博物馆就藏有中国流失文物2.3万件。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其他西方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中国流失文物。这些文物有很多是顶级的国宝,也唯有保存在中国才有历史延续和文化对接意义。但这些文物不仅流失的原因不人道,要么是枪炮逼迫下的明抢,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的掠夺;要么是西方学者丧失学术道义的欺骗性盗运,如原籍匈牙利的斯坦因在上世纪初对敦煌文献的褫夺。

  更重要的是,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一旦进入西方世界的公、私博物馆,就和母国历史文化绝缘。西方的公共博物馆要么秘不示人,人为制造文化隔绝,要么按照实证主义的考古原则,按照自己藏有的零星文物,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片面解读。而西方的私人博物馆则将流失文物视作私家禁脔,在拍卖场上大加牟利。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对待流失文物方面反而显得大度理性,对于流失于西方各大博物馆的文物,基本维持了流失文物“四海为家”的态度。中国对1911年前的文物禁止出口的文化保护政策,不是闭关自保,而是为了不让西方掠夺中国文物的悲剧历史重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