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元:慎提举全市之力建中华文化标志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09: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张培元

  老实说,在时下某些官员那里,“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越来越变味了,越来越显现出大跃进式盲目冲动的特质。

  不信?从“举全市之力”口号的泛滥便可见一斑。安徽阜阳巨贪王怀忠“举全市之力”,耗资数亿元建起的国际机场至今无一架飞机起落,斯人伏法数年,老百姓每年却不得不拿出不少血汗钱,支付巨额的银行贷款利息;10年前,湖北黄冈地方官挪用1167万元公路国债基金,“举全市之力”建设300亩超级大广场,无奈后续资金不继,土地多年闲置撂荒,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前不久到某名山旅游,进山即见当地政府所悬巨幅宣传牌上“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华第一山”等大字,笔者马上条件反射似的打起了冷战。

  怕什么偏偏就要来什么。这不,3月21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又详细报道了一个最新版本的“举全市之力”豪举。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山东济宁耗资300亿打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消息掀起轩然大波,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意见呼吁紧急叫停,逾90%网民强烈反对,济宁市官员却措辞强硬地放出风说:允许有争论,但标志城肯定要建。连日来,各路记者云集济宁,一条随处可见的标语就是:“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

  济宁的全市之力到底有多大?翻看该市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载明: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66.5亿元,2006年81.6亿元,2007年100亿元。每年财政收入总共才有100亿元的小市,却有胆量投资300亿元建座标志城,不知城市决策者们估算过市场投资风险没有?投入如此巨大,需要多少年运营才能收回成本?假如因市场波动而出现差错,致使血本无归,今天大跃进式的“全市之力”,会不会变成明天殃及子孙后代的“全市之祸”?

  《礼记·王制篇》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管仲亦说过:“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时下少数官员甭提“三年耕必有一年食”,就是花光用尽子孙钱的事儿也敢去做。除了这座大放卫星的标志城,异曲同工的还有183个城市争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奇观。

  某些地方政府手中似乎有花不完的钱,砸向上述骇人创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道出了个中秘密——1994年至今,土地出让金不再上缴中央财政,全国土地一年卖了9000亿元,卖地财政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60%以上,个别市县更是高达90%。出让土地收入实际是将未来50到70年的土地收益在一年中收上来,地方政府掌握的这笔钱,若不用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而是堆砌成光彩鲜亮的政绩工程,无异于杀鸡取卵、花光今后几十年的钱。

  专家一解释,百姓真害怕。诸如此类的“举全市之力”,还是早早放下为好。如果实在想“举”,必须提前问问群众,看大家是否愿意去“举”,是否愿意把公共财政投向那些耗费金山银山的浩大工程,百姓若不同意,官员们更不能强违民意逼人、骗人或代人去“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