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雷:清明浪费是文化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09:02 新京报

  作者:叶雷

  3月23日,甘肃兰州有15万市民扫墓,祭品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如果以每人买祭品平均花费30元计算,一天就烧掉了450万元。(《鑫报》3月24日)

  如果以此类推,清明祭祀期间,全国可能有超过100亿元的物质被化为灰烬。虽然我们都明白“人死如灯灭,犹如汤浇雪”,都知道“死后风光,不如活着尽孝”。但是,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免俗”,往往非常自觉、非常虔诚地加入到了这种“浪费”的行列中去了。

  我想过很长时间,下过很多次决心,但行动与思想总是容易处于背离的状态。慢慢地,我的思想似乎开了一点窍,清明的“浪费”可能是文化必要的代价。“茶有茶道,酒有酒道”,这里的“道”就是文化的仪式,如果没有了“道”,虽然茶还是茶,酒还是酒,但喝茶、饮酒总会觉得缺少了灵魂似的。文化的表达是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仪式的,否则文化就变得空洞和教条。

  荀子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这句话也许让我们明白了清明祭祀真正的意义。清明祭祀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完满的因子。不是吗?因为清明,我们更能够理解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更能够超越死亡的阴影,更能够看开现世的无常,激励着我们好好地活着。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在清明选择“浪费”的原因了。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以焚烧物质为主要仪式的清明祭祀,弊病多多,是应该改改了。比如,在家中以摆放鲜花水果、放音乐、网上纪念等方式“绿色祭扫”、在墓前放白菊等鲜花或长青叶等以代替烧纸钱。我们必须创新祭祀形式,但又不可操之过急,粗暴武断。文化是需要仪式的,如果没有了仪式,文化也就死了。

  □叶雷(湖北 高校教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