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南:房地产调控应走向纵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4:08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南 从广州珠江两岸的豪华地产盛宴,丝毫看不到降温迹象:地产大鳄合生创展开发的“珠江帝景·克莱金殿”,一套250平方米的房子,炒房人花1200万元买下,还没有竣工有人就出1700万元,房主说才赚500万有什么意思?真有心买,至少要拿2600万! 炒房者的底气,也得到房协呼应:在广州市房协发布报告称房价还要上涨,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质疑“托市”之后,广东省房协召开的通气会上更有专家直言,四月将吹响“集结号”,“五一”将吹响“冲锋号”,六月将是“士兵突击”!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2月份涨幅仍然高达10%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是投鼠忌器、浅尝辄止、雨过地皮也不湿,重蹈愈调愈涨的恶性循环,还是经济措施由表及里,综合手段由浅入深,尽快走上法治的轨道,为政者面临抉择。观察者认为,选择治本的道路,过程虽然痛苦,但效果彻底,意义深远。 首先,经济措施应该去芜取精,由表及里。到目前为止出台的20多项调控措施,由于政策不到位,甚至自身不乏矛盾、冲突之处,总体效果难免大打折扣。比如停止别墅用地审批,开发商当即欢呼是“政府送大礼”;比如不少地方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减少土地供应,客观上加剧供需失衡;比如“90/70政策”理解上的歧义、行动上的抵制、拖延;针对囤地、捂盘等行为的政策缺乏执行力等。而被成熟市场经济广泛采用、对治理房地产市场行之有效的《物业税》等,则迟迟提不上议事日程。有钱人利用别墅和豪宅作为道具,玩弄“金钱游戏”;一部分自住需求被裹挟着跳进“房奴”的水深火热之中;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望着远远超出自己购买能力的房价,在焦虑和无奈中艰难度日……说明经济措施力道不足,没有击中要害点位。 其次,应该从单一的经济措施,走向综合治理。房地产在土地划拨、出让、规划、立项、设计、建筑施工、税费减免等诸多环节,都离不开“有形之手”操控,这就为权力寻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成为腐败的焦点领域之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方政府落马的高级官员,背后都活跃着不良房地产商的影子。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呼市副书记名下有4套房子;深圳一位法官案发之后,暴露出有8套房子;而上海一位出事的区长则拥有住房24套之多。令人联想的官员住房,能否经受得住阳光的照射呢?一些开发商动辄拿到上百亩、上千亩、甚至上万亩土地,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拿到的呢?其中有没有违法乱纪、钱权交易呢?在中国的富豪榜中,前10位中有6、7位都是房地产商人,他们有些人也偶尔通过捐赠为自己博得名声,但他们是否依法纳税呢?这些问题,恐怕都不是单纯的经济措施能够解决的,必须使用综合治理的办法。比如两会上热议的官员住房等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有所行动,纪检、监察、媒体、群众的监督,也应该落到实处。 再者,房地产调控也必须走上法治的道路。成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明对住房问题的重视有所提高,但必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对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责任和义务,对土地供应、资金来源、租售办法做出具体规定,地方行政领导不仅对房价负责,更要对中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负责。《住房保障条例》已经列入2008年的国务院立法计划,这个消息令人期待。但同时还有必要依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从各个环节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对违法乱纪、搞钱权交易的进行排查,违法的官员和商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纳入法治进程,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走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房地产不只事关经济宏观调控、持续发展,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问题之一。新一届政府立志改善民生,房地产市场治理当为试金石和敲门砖。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