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中专文凭的学术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07:36 东方早报

  新任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最近引来媒体的热议。不少议论认为,在盛行的环境中,高官张平满足于一张中专学历,令人感动。

  对于这个由一张中专文凭所引发的感动,有人认为,这是对一些高官利用手中权力获取学位的反讽,民众对“权学交易”现象很是看不惯,现在终于看到一个例外;有人认为,这是对高校公信力丧失、在权力面前失去学术尊严的发泄,大学可以授予某些官员博士、硕士,但大家瞧不起这样的学历。

  在笔者看来,说“反讽”也好,“发泄”也罢,大家对此感动,其实是希望张平这一个案,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现象,官员在学历等利益面前,约束自己的权力;高校在官员面前,保持自己的学术尊严;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打破包括学历在内的“身份标准”。

  但是,让张平这一个案变为一种现象,显然很难。首先,官员追逐学历,起因并不在于官员自身,而在于选拔、任用官员的一些规定和制度。在一些地方,学历是选拔、任用、晋升干部的硬性指标,前几年,有地方公开招聘处级干部,甚至提出了博士学位的要求。这迫使不少官员想方设法获得更高学位,为晋升找到垫脚石。

  其次,官员的权力缺乏监督与约束,高校在官员权力面前没有学术尊严。按理,官员想读书、获得更高学位,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其他受教育者一样,参加入学考试、完成教学内容、达到培养要求。同样,高校招收官员读书,应视为普通的受教育者,对其一视同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术要求,进行录取、培养和授予学位,这是高校办学本应该坚持的操守。

  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官员的权力缺乏监督与约束,他们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为高校配置资源带来好处(比如投资、项目、课题、经费),而高校的招生录取、培养管理、学位授予等环节,由于行政管理的影响,不透明、不公开,没有健全的教育评价和学术评价机制,为官员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官员的权力就这样与高校的学术,形成了默契的共享———表面上看,有的官员通过正常的入学考试、有所有课程学习记录与成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完全货真价实,而实质上,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有的地方,还主动与高校(或者高校主动)合作,开办针对官员的课程班、学历班,集中为官员解决学历问题提供方便。以上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民众对于官员读书获取更高学位,普遍不相信“货真价实”。这其实还造成两方面伤害,一是对于少数“货真价实”读书的官员的伤害,二是对于读书价值与意义的伤害———鼓励提高能力与素质的终身学习,本应是健康社会的正确选择。

  要改变这种情况,有人建议,必须加强对官员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同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取消不合理的学历要求、学历标准,这显然是正确的,可是,笔者认为,对于纯净官员读书获取学位的环境,使读书本身具有价值,最关键在于重建高校的学术尊严。学术尊严是保证读书价值、学位价值的最后“防火墙”。即便在重视能力高过学历的美国,权力受到监督的总统也想获得学术头衔,可是,保持学术尊严的大学,并未给总统打开方便之门。

  高校重建学术尊严,一方面,这需要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对于高校来说,想获得办学的自主与办学的尊严,必须调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如果高校的办学经费获取、课题项目申请,不受政府的制约,不被政府官员左右,高校就不会看政府官员的脸色办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人民日报》发文,称大学评估太多太滥,文中说,“有少数公务员,太热衷于给自己制造权力。有的那么年轻,就在一些学术性的评估工作中对他老师的老师指手画脚,我看着非常难受。”为何孙辈的外行学生可以对祖辈老师指手画脚,而且祖辈容忍其过分行为,正在于官员手中有权有资源,并直接影响学校获取资源。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管理必须变行政管理为学术管理。只有高校内部实行学术管理,才会减少行政力量对于教育与学术的干涉,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更好地按教育规律与学术规律办事。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中,官员们再想用自己的权力去换取学位,就会很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