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保卫粮价就是保卫经济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0:02 新京报

  作者:叶檀

  必须站在经济转型与经济安全的高度,对农业发展做全面的战略考虑。

  泰国米价暴涨、主要产米国纷纷禁止大米出口、我国农业补贴直补农民、本月将展开全国粮食库存普查(相关报道见本报B05版),粮食安全问题骤然进入关注焦点。

  粮价上涨有国际国内两个原因。

  国际上,美元疲弱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20多年的最低点。同时,股市震荡的局面下,商品期货市场受到流动资金的青睐,更多的流动资金进入贵金属、农产品和原油期货市场。在资金推动下,农产品价格达到历史高位。美国小麦、玉米、大豆价格2007年均突破了过去30年的箱体,创出历史新高。目前,农产品期货价格略下调。但世界粮食价格即便略有下降,也是在一个较高的箱体内运行,不可能回到低价格水准。

  从长期来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农产品作为金融发达国家重要的金融工具,将一直被作为掠夺发展中市场的工具使用。本轮伴随着生物能源大面积铺开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就是明显的例子。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尤其是与生物能源息息相关的玉米、大豆,美国的产量占全球的30%或者更高。从贸易的角度看,全球每年约8000万吨玉米贸易量中,美国出口占70%。生物能源在缓解高油价、能源供应紧张方面作用还不大,却打通了粮价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软肋暴露在国际资金之下。

  回顾国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首先,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在减少,2006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总的种植面积比1983年缩小了4.4%,比1996年缩小2.43%。其次,我国农民的种粮意愿在下降,头痛医头式的补贴无法稳定农民的收入预期。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针对农业的政策波动太大,粮食多了就压价格,少了就出各种行政措施补贴、奖励、行政保护,再多了马上又不管。“像棉花、生猪都是这样,多少个来回了”,一直没有当成一个产业来认真对待。另一个原因是政府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的速度,今年化肥与农药等均处于上涨期,即便在政府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前提下,今年部分双季稻主产区仍有“双改单”和季节性撂荒的趋势,早稻播种面积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除通胀问题外,粮价上涨还导致中国的经济与货币政策无法自主。我国大豆是净进口,其他主要农产品虽然能够自足,但产量也在下降;如果小麦等农产品也进入净进口状态,那么,美国就有粮食、能源和货币三个手段控制中国经济。并且,阿根廷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禁止或者控股农产品出口的举措,将导致世界农产品价格缺乏弹性。

  我们必须站在经济转型与经济安全的高度,对农业发展做全面的战略考虑。应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在生产、物流方面按照工业化方式操作。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含量,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产品信息沟通都是目前的重要议题。

  在财政手段上,对农民的补贴应以卖粮补贴与直补制相结合,鼓励农民的产粮售粮积极性。如果补贴到所有农业户口的人数头上,对于提高种粮积极性不利,并且还将提高全面通胀水准。

  最后,应增加财政投入,放开对物价的管制。管制产出价格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涨幅小于农资产品价格涨幅,反过来加大粮价上涨压力。

  农业是经济基础产业,如果农业、农产品价格不能理顺,农业将成为击倒中国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导致中国经济为人所制。

  □叶檀(上海 资深评论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