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悬挂的人体只是艺术,请不要害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07:19 东方早报

  作者:西蒙

  3月底的某一天,上海市民可能在尚街LOFT和五角场800号看到过同一个图景,一个真人大小的人体塑料模型悬挂在建筑外墙上,犹如一个天使从天而降,落在了上海的楼顶边缘。这个特别的艺术作品是中国艺术家刘瑾的艺术方案“现实的失乐园———‘受伤天使’形象降临上海”,这也是其参与证大现代艺术馆的“介入”项目的艺术活动。

  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刘瑾,事先大概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件作品会引发这样巨大的传播效应: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这条新闻置于首页,北京某移动通讯公司甚至把这个作品的图片作为每天送图发给自己的用户……这一次,他着实火了一把,但那个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悬挂在墙外,也真把某些人吓倒了。

  当刘瑾应邀出现在上海新闻频道的“新闻夜线”时,他的表情是局促和紧张的。在不经意间,他似乎成了一个公共视野下带有某种可能的危险性,同时又有些无辜的人。尽管之前在其他场合,他曾坦诚地希望通过媒体向个别被这个作品吓到的普通民众表示歉意。通过聆听电视台的主持人与刘瑾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双方都有意把事情尽可能地引向比较理性的层面,让艺术仅仅留在艺术的范畴里,而不是成为一个继续扩大化的、无法控制的社会事件。

  但事实上,要想让这件事仅仅停留在艺术范畴,目前看还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迫于公众压力,这些“受伤天使”中的一部分已经被撤下来了。出人意料的是,与此相反,一些民营艺术空间、企业机构主动向艺术家提出要在自己的空间外部悬挂这件作品。

  好在我们眼下所身处的还是一个比较理性、开放度在逐步增加的时代。如果我们再深入一层来看这个事件,其实不难发现,对于这个事件,我们恰恰需要跳出艺术的范畴,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是如何立足于国际大都市的角度去认识和容纳当代公共艺术的问题;对于普通群众包括媒体,则是如何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艺术的问题。目前这两个方面实际上都是相当滞后的。而刘瑾的这件装置作品以及它所引发的反应,则恰好多少有些尖锐地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正是这种现状造成了眼下的尴尬场面。显然,对于正在试图成为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这种尴尬如果经常出现,不值得肯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