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虹:红包批评是文学的毒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1:05 深圳商报

  作者:张剑虹

  “红包批评”在中国文学界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公开秘密、早已是广为流传的潜规则。这条新闻只不过是再一次把这个公开的秘密挑明了,把这个潜规则裸露在世人面前而已。

  从道理上说,与文学相伴相生的文学批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促进文学的欣欣向荣。因此,所有的文学评论家都应该立场公正、立论公允、感情真挚、态度诚恳。写作的每篇文学评论都应该“论如析薪,贵如析理”,都应该是“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可以有偏执,但不能有偏见;可以有谬误,但不能有谬论;可以有赞扬,但不能有吹捧。参与的每次作品研究、文学批评活动,都应该是只有文学味,没有铜臭味;只收书籍,不收红包;只出批评声,不出阿谀声。

  只有这样,文学批评才能真正地发挥批评、指正、呵护、提醒的功能,才能真正起到浇水、松土、除虫、去害的作用。也才能让文学创作者真正受益,真正促进文学的发展、繁荣。

  上世纪80年代,笔者每每都被批评者对作者的那种热情和真挚所感染,都被批评者对作品的坦诚和直率所感动。那些文学批评都饱含着批评者的真情,蕴藏着批评者对作品的挚爱,都寄托着批评者对文学繁荣的梦想。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文学批评再也看不到思想的交锋,再也看不到真知灼见。看到的都是祥和之景,听到的都是颂扬之声。浑身上下碧玉玲珑,从头到尾字字闪光,没有一点瑕疵,没有一处笔误。原来都是红包作的怪,金钱闹的鬼。

  只是这种被评论家们众口推崇的作品,一出圈子就无人喝彩。让评论家一致说好的文章,一上市场就被人弃如敝履,而成了过眼烟云,成了速朽作品,甚至成了德国汉学家顾彬眼中的垃圾文学。

  现在,文学界总在慨叹:文学由缪斯女神沦为金钱的婢女,由上帝的宠儿沦为大众的弃物。总在抱怨公众只讲求物质,不讲求精神;只热爱钞票,不热爱文学。文学作品无人看,文学刊物无人订,却不愿意反思“红包批评”对文学的伤害,不愿意研究文学远离生活的根源。实际上,因为有了“红包批评”,因为有了金钱作祟,人们从现在的文学中看到的只是少数文人的追名逐利行为,看不到文学对人类心灵的观照;看到的是少数文人互相吹捧,看不到文学对大众生存状态的关注;看到的只是少数文人自吟自咏,自鸣得意,看不到对公众愿望的表达,对公众生活的反映。公众远离文学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要想让文学再次成为公众热爱和追捧的缪斯女神,文学作者和批评者都必须有严格的自律意识,都必须按照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规律来开展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坚决杜绝那种为金钱而创作、为红包而批评、为钞票而叫好的文学现象,还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本来面目。这样,文学才有可能走向大众的生活,出现传世的精品。(张剑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