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误诊率50%该怎么认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07:25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毕诗成

  4月9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博客文章称:目前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因为目前医疗技术对疾病的认识不是100%,所以患者应该对医学和医生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见到医生就痊愈了。他建议,如果想避免误诊,最好是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了,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核实。(4月10日《信息时报》)

  关于误诊,上月底有一条沸沸扬扬的新闻。在深圳新闻网的论坛上,一名自称是医生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忏悔书。称明知同事误诊致患者死亡却不敢揭发,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一次次看着门诊记录,我一次次心跳加速血液沸腾,但就是没有勇气揭发出来”。而导致不敢揭发的原因是:1、我不能和这个人在工作上合作了。2、他可能会就此受到处理,我成了他和他家人的仇人。3、领导会为此牵连,可能从此人们对我敬而远之,我成了另类。

  这条新闻生动地呈现了误诊作为模糊地带的存在———即便误诊可能导致丧命,纠正一次误诊可能意味着挽救一条生命,但医院并没有因其人命关天就严肃地面对,采取有力的手段调动一切可能纠正误诊的因素,让危害降到最低点。相反,为了所谓的“同盟利益”,把主动纠正的医生当成另类,甚至打压排挤,最后让他们三缄其口,这是“正确认识”的方式吗?

  廖副厅长说,要避免误诊,最好是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了,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核实。排长队、多花钱咱就不说了,现在的问题是,笔者有限的几次经验表明,现在很多医院是排斥这种行为的:从第一家医院拿来的B超、CT、化验数据,到第二家医院拿出来,医生常常连看也不看就扔回来,并且会变得冷脸,重新开出一堆单字,重新缴费进行一项项的检查。如此冷淡“不合作”的态度,是“正确认识”、消除误诊的姿态吗?

  需要医疗界“正确认识”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B超、CT磁共振、数字显影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并没有使误诊率下降,相反,近年来在诊断费用大大提升的同时,误诊率不仅没有明显降低,反倒在很多医院有所抬头?责任心、医生的诊疗水平、机器设备的过分依赖,跟当下的误诊率真就没关系吗?这难道只是一句“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就能回避的吗?

  最后,误诊诊断标准是否依然模糊混乱?廖副厅长说,中国的误诊率比国外低,美国的误诊率是15%—40%之间,英国的误诊率是50%左右。言外之意,我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根本问题是:在医患信息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发现误诊的几率是多少?大概六七年前,有段时间媒体纷纷报道,我国即将出台误诊的有关标准,作为医生自我监督的参照,也可以成为判定医疗事故与否的一项参考标准。但后来卫生部出来否认了,说没有出台误诊标准的计划,再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不清楚是怕把医疗卫生部门搞得更“被动”,还是什么原因。在一个标准模糊的情况下,讨论误诊率恐怕真的没多少意义了。

  30%也好,50%也好,还有多少降低的空间?唯有医疗界首先“正确认识”,并采取相应缓解措施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患者才能基于更大的认同也跟着“正确认识”。否则,医疗界都遮遮掩掩,神神秘秘,也就难怪患者们会满脸狐疑,一脸“不放心、不信任”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