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靖国神社》揭开真相的痛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07:06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劳拉

  编辑在布置这个题目的时候说,这是一个人用勇气和坚持来探求真相的感人故事。

  真相,从来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一则新闻说,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郎曾告诉李缨,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强有力地追究靖国神社的电影,日本人看后会觉得很难受,但必须面对。

  如果不是《靖国神社》这部纪录片在日本遭遇禁映,李缨10年探求真相的执著不会在国内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4月,娱乐频道关注的都是正在上映的几部大片,谁会对一个关于日本的纪录片感兴趣呢?即便它在上个月底刚刚获得了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珠宝和光滑的肌肤一样闪亮的电影节,我们宁愿关注八卦、时装和明星性感的身材。

  “人类的道路一分为二:假如你向往灵魂的安宁与幸福,就信仰吧;假如你要做一个真理的追随者,就探索吧。尽管它也许是痛苦的、可怕的”。这是尼采写给妹妹的信,是他们之间关于信仰和真理之间的讨论,而对真相的探索带领尼采进入了价值重估的哲学。而现在,李缨对这个被塑造为日本战争美学的靖国神社的10年探索,正在制造着日本社会的一次精神震荡。

  这部纪录片先是遭到日本航空公司《周刊新潮》的批评,被指为“反日电影”。其后是来自自民党议员稻田朋美(曾为日本前首相小泉的律师)的攻击,最终导致结果是,影片在正式公映前,以全体国会议员为对象,先行做了试映。在日本战后史上,据说还没有影片在公开上映之前需要全体国会议员看一遍的先例。原定于本月12日上映,现在,《靖国神社》不得不停映。这也是李缨一直所担心的。

  即便是最早攻击《靖国神社》的《周刊新潮》,也承认《靖国神社》是一部罕见的展现了靖国神社各种矛盾冲突现象的电影。从李缨在国内的几次访谈中我们得知,目前为止,日本的电影工作者还没有拍摄过关于靖国神社的纪录片。对靖国神社的批评和反思在日本是一个禁忌———而禁忌,一般都和信仰与生存价值有关。

  如果你一直都信奉的东西,突然间以一种不曾预料的方式,展现出它的另一面,那么之前自己所为之付出的、所寄托了自己生命观的一切,就会在转眼间轰然倒塌,化做尘埃。以往自己生命里合理性的生存法则成了野兽的“可怕啮齿”。加入这部纪录片团队的一名日本摄影师说,他很不安,但他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这种不安,他只好一遍一遍地看影片。

  李缨对于靖国神社为符号的“大和魂”的追究,让我们知道靖国神社供奉的就是一把军刀,所有的“亡灵”的灵魂通过唤魂和招魂仪式都被附在这把刀上。这把刀,对于那些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他国人民来说,唤起的却是日本军人在中国拿着军刀进行砍人比赛的记忆……寄托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这把刀,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关于死亡的生命美学,是灵魂归宿的美学。但如果将它和发动战争的意识形态宣传联系起来,日本社会所经历的不安,已经是直指信仰的合理性本身了。

  要么,像尼采那样宣布“上帝死了”,直面真相,直面这个“精神殿堂”的倒塌;要么,选择逃避。前者,让这个社会痛苦;后者,让这个社会延续往日阴霾的轨迹。

  李缨自称《靖国神社》是他对日本的“情书”。每一个写情书的人,无不是自己先经历痛苦和焦灼之后,才能写出情书。这个旅日的中国导演,大岛渚的学生,开始时并没有想到这部纪录片会一做就进行了这么多年,“因为越进入到里面,你就发现这个问题的复杂,触及面越多。”他站在日本社会的内部,感受着靖国神社带给日本社会的复杂的精神气息。一个有着出版自由的国家,却在这个气息的笼罩下,使很多人最终失去了自己基本的判断和自省,不敢去触及真相———如今,李缨不得不面对日本整个民族的精神悖论。

  不仅仅是剥开真相后的靖国神社带给日本人的痛楚,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其实都有自己痛楚的真相,以及真相带来的痛楚。而所习惯的、被教育的东西崩溃之后,如何建立起另一种信仰,这才是探求真相本身的最终目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