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因祥:婚前守贞培训很傻很天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08:04 中国网

  作者:张因祥

  4月8日、4月9日,“婚前守贞”培训课程在浙江大学食堂门前接受报名。该培训内容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各类视频资料、小组讨论、隐喻游戏来进行,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同时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今日早报》4月11日)

  中国的男人素有处女情结,而“贞节”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姑娘最宝贵的东西”,正所谓“水不厌清,女不厌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伦理道德观更是让中国古代妇女身心备受摧残,其含冤无奈被迫自杀者不计其数。时至今日,在文明与开化并行、自由与民主共进的时代氛围下,在现代文明的催化和社会力量的驱使下,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席卷和新消费观念的增长,“婚前守贞,婚后守节”的贞节观念正在逐步地消退,关于人性、自由、性解放等现代文明理念正深入人心,大多数人对婚前性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宽容。据4月8日《信息时报》报道,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网上调查显示,近七成接受调查的网友表示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55.6%的网友认为通过婚前性行为可以增加彼此了解。就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的问题,70%的网友表示只要双方自愿,可以包容。调查也许有其偶然性,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青少年性行为普遍性增多是不容质疑的,婚前性行为进一步普遍化,已成无法逆转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浙江大学开设的“婚前守贞”培训课不禁让笔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又曰:“食色,性也。”不可否认,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产生性欲望和性要求。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随着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提速和多样各色的外界刺激,青少年的性觉醒也在提前,而处于大学校园的学生,无疑是青春焕发,情思欲动的主体。有正常的欲望就需要发泄,于是,大学校园里同居现象越演越烈,而各高校也从先前的禁止结婚到现在的允许结婚。显然,这是人性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性知识基本一片空白,女学生人流低龄化现象严重。而且,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很缺乏健康的性知识传授,涉及到“性”这样的敏感话题,不是大而概之就是浅谈辄止,要么就是空谈大道理或严厉禁止,完全忽视了青年少的正常心理。而一贯的解决办法就是教育青少年进行“性克制”。浙江大学这次培训可算是典型代表了。而几乎所有过来人心里都十分明白,这几乎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禁欲的后果只能是“很糟很严重”。

  一方面,人类都有享受“正当的幸福”的权利,禁欲有违人的本性,与“自由、尊重、平等”现代文化主流不符。相对于“传统的道德”,我们更应该用一种基于生命的,人性的态度来看一些问题。其次,大学生大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不影响彼此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完全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且,青年婚前性行为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其根源乃是我们落后的性教育、性观念。

  因此,在面对“性”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更为自然的心态,把重点放在科学的性教育上,宜疏不宜堵。浙江大学这种幻想通过“禁欲”消解“无欲”,以“道德化历史情结去捍卫自身文化表象的延续性”的做法无疑“很傻很天真”,显然不会起到实质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