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监管者理应对粮库无粮作最坏想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07:20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曹林

  政协委员袁隆平两会间曾警告“很多地方国家粮库存在严重虚报现象”,两会后媒体调查果然发现,安徽当涂的粮食储备严重亏空,国家储备粮遭人倒卖牟利———在舆论追问下,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称,已派出调查组赴安徽当涂调查粮库问题。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监管部门,国家粮食局早该接受袁隆平的建议,对国家粮库的虚报现象进行“微服私访”式的调查,媒体曝光后才不紧不慢派出调查组,这显示出监管的严重滞后———更让人感到惊诧的是这位副局长对粮库亏空的一段解释,他说,粮库常态是应该有粮食的,但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他进而解释说,因为粮库的储备粮要轮换,如果轮换时刚好有人去看了,就据此判断粮库没粮食,这种说法其实不全面。(4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显然,这位副局长是以“某种可能的特殊情况”为粮库亏空辩护,以“可能刚好轮换”解释媒体调查发现的亏空———从现实看,确实可能存在这种巧合和误会,媒体调查粮库时储备粮恰好赶上轮换,重新储粮需要一个运输周期,于是粮库就出现瞬间的无粮状态。但很明显,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是对粮食亏空最美好的猜测和想象,也是最“善良”的假设。但是,在现实中又有多大几率出现这“最好的可能”?一个负责任的粮食安全监管部门,绝不应该以“最好的可能”来判断粮食亏空现象,而应时刻警惕和防范有人滥用权力倒卖国家储备粮。

  套用预防腐败学上的“无赖假定原则”:人性本恶,人的道德是靠不住的,贪欲和利益诱惑下人人都可能成为无赖,所以设计制度时必然把每个人都假想为无赖之徒,并尽可能以制度预防和约束这种无赖倾向———只有制度上充分的“无赖假设”,才能遏制住人的贪欲和预防腐败;只有以不信任和“最坏可能的想象”为制度起点,才能在制度上保障一个好的结果。

  利益诱惑越大腐败可能越大,作为监管者,应该对此作“最坏的想象”———即使粮库亏空真有可能是源于“储备轮换”这种“最好的可能”,跟虚报倒卖和权力滥用没有关系,监管者也不能先入为主想象这种好的可能,而应该首先往最坏的方面想:粮库空了,是不是有人把储备粮卖掉和骗取国家补贴了。即使被媒体曝光出现亏空的粮库解释说是轮换,监管部门也要警惕“轮换”是不是有人掩人耳目制造出的一种假相。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轮换”为名倒卖国家储备粮牟取私利,在权力不受约束的现实中,这种情况太有可能发生了,“转换”容易成为中国粮食储备的一道制度后门。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权力滥用的可能,远比人们“最坏的想象”更坏而不是更好。

  还没有开始调查,就先入为主设想“最好的可能”,就假定“转换”这种最好可能的存在,而不是带着“无赖假定”去调查,这样的监管逻辑怎能让公众放心。只有在制度上以“有问题推定”看待“粮库没粮食”,而不是“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中国的粮食储备安全才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