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杨耕身:以直报怨比抵制家乐福更有效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14:57 新民晚报
作者:杨耕身 “抵制家乐福。”上周起,这个口号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工具和手机短信流传,理由是据称家乐福的大股东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涉嫌资助达赖,加上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期间遭到了无礼干扰。 这一口号呈现应者景从之势。在4月15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发言人姜瑜对此有何评论。姜瑜说,中国民众表达的一些意见和情绪都事出有因,相信中国公民会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合理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合理诉求,“法方应对中国民众合理、合法表达的意见和情绪进行反思”。 对法国乃至西方媒体对中国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偏见、歪曲,必须予以严正的抗议与回应。而中国民众藉此体现的爱国情怀,也值得呵护与珍重。但是,我们是不是要将这种回应或情怀,具体或上升为“抵制某国货”的实质性行为呢?我看,必须慎之又慎。 家乐福中国区发言人DaiWei说,“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我们不想卷入政治或体育上的事情。我们在中国合法经营,我们关注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尽量对其负责。”并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奥运会。一个理性的社会,必须是政治的归政治,体育的归体育,商业的归商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说我们遭受了偏见与歪曲,深受偏见与歪曲之苦,更不应以狭隘的情绪来应对偏见与歪曲。以偏见对偏见,并不能消减偏见,其结果只能是一场混战,最终导致矛盾激化,敌意上升。 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种出于一时义愤的抵制行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民族主义的胜利与快感,而只能是两败俱伤。更重要的是,别让偏执的民族主义影响中国的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需要谋求全球市场以及和平发展环境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意义。 中国正以不容争议的发展速度,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在维护民族尊严的同时学会在别人的关注与挑剔中成长。近代以降,中国人从唯我独“中”、唯我独“大”式虚妄的大国情结中走出,继之以近现代史上苦难而悲情的经历,成功地走上了崛起之道,其间的毁与誉、荣与辱,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性格处于一个异常敏感的成长期。自信与自卑、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缠绕,“受害者心理”与民族主义情绪同样难以剥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加理性和从容地面对世界,既坚定地捍卫基本价值,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身的诉求与立场;既充分了解世界的变化,也能够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是对我们的现实考验。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这句话,仍是我们今天需要谨守的风范。我相信,有理有节地表达我们的抗议与愤怒,必然是比“抵制家乐福”更有效率的表达,也更能体现我们的从容自信。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