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龙:中国网民何来的民族主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10:02 中国网
作者:王龙 最近几个月,围绕北京奥运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藏独”势力骚乱、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受到袭扰、美国及欧洲议会通过涉华议案等等。以上述事件为支点,中西方媒体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舆论战,BBC、RFI、RTL和CNN等西方老牌传媒先后加入攻击中国的阵营,激起了世界华媒的同声反击,尤其是中国网民的反应以及声势浩大的谴责声浪,可以看出人们对西方传媒频频出现的“错误”和“纰漏”从不解到愤怒,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怒不可遏,他们不但利用网络揭穿真相,还直接参与某些西方媒体的直播节目进行抗议,并在多个国家发起了声援北京奥运会、阻止“藏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游行活动。此举引发了世界性的舆论狂潮,以致有西方分析人士惊呼:中国出现了“新民族主义”。 所谓“新民族主义”,大概不同于当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时掀起的民族仇恨,也不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和行政命令,而是利用新技术手段由个体的心理感受汇集成的共同认知感。也许垄断了传统媒体话语权者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心中言论自由程度不高的中国,竟然有如此宽泛的舆论环境。于是,看到近期包括中国一些媒体在内的世界相关言论,几乎无一例外都在拿中国的“民族主义”说事。西方某些媒体称中国出现了“新民族主义”并不奇怪,不可思议的是一些中国传媒也对这个概念颇感兴趣,甚至鼓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吹响了新号角”。如此一发不可收,世界各地传媒纷纷转载,似乎中国网民反对“藏独”势力骚乱、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尊严也成了“民族主义”。 什么叫“民族主义”?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马列克斯?韦伯也说,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共同契约,是以族群文化心理为主导的排外倾向。当然,这些学术层面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起码有一点不能否认,就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忠诚的思想意识。那么,以这样的定式分析,称中国网民与西方媒体和“藏独”势力对垒为“民族主义”,并非是某些中国人一厢情愿的“吹响了前进的新号角”,而是一个舆论陷阱。 众所周知,象征着人类的“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公认,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非民族”属性,不论肤色不论种族集结在一起,所展示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既然奥运会是人类社会的体育盛事,破坏奥运火炬传递就应该受到人类社会的谴责,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人理所当然要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尊严。但是,“民族主义”再强烈也不能保护奥运会,任何人认同这样的逻辑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踏。因此,给中国网民冠以“民族主义”称号,无异于让中国人承认“奥运非政治化”只是个避祸的借口。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