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华:抑制粮食出口损人害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10:14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邓新华

  过去几个月,全球粮价上涨,柬埔寨、印尼等国家宣布停止或者限制出口粮食。有人认为这是应付粮荒的必要措施。

  去年并未发生全球性的农业歉收,哪来粮荒?粮价上涨主要是由两大因素造成的: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大量粮食用于生物能源。

  传统的粮食出口国在粮食生产上有其比较优势,而国际贸易为这些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企业不是为了出口而出口,出口赚取的外汇,往往要通过各种形式用于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更有效率地满足本国的生产和消费需要。

  抑制粮食出口,就是以政府干预人为制止外部需求。有人以为本国的粮食产量不变,抑制粮食就可以使本国粮食用于本国需求,从而降低粮价。

  这种直观思维忽略了一点:农业生产自有其成本约束。政府强行砍掉外部需求,短期内的确会导致本国粮食价格下降。但是,在下一个生产季节,成本约束未变,农民根据市价核算,会预期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他们就会选择减少投入,从而导致下一个生产季节的收成减少,粮食价格再度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需求暂停,国内粮价短期下降,人们对粮食的稀缺性感觉失灵,粮食就会配置到缺乏效率的地方。比如,继续用于生物能源。而实际上,这些粮食本来可以用于出口,卖得高价,从而可以进口更多能源,或者进口更多其他急需的商品。

  抑制粮食出口的国家,最后会发现,这种政策除了减少本国农民的收入外,根本就不能维持现有产量、造福于民。它们原有的市场也会拱手让人,到那时要挽回就难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很多产业发展迅猛,正是因为中国制造借助自由贸易通行全世界。如果失去全球市场,这些产业只好减产。

  资源自由配置的范围越广,越能卖得更好的价格,也越能为本国带来更多福祉。政府抑制进口,不让国内产业受到来自国外的竞争,只会导致产业发育不良,这点已经被很多人认识了;政府抑制出口,不让某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同样会导致该产业萎缩,却还没有被清醒认识。

  一些国家不是粮荒,而是心慌。这些国家最终会被经济规律惩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