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飞:澳门红包也是抵御通胀的政策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07:50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周东飞

  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22日宣布,拨出逾20亿元盈余还富于民,永久居民获发一份5000元的“红利”、非永久居民获发一份3000元的“红利”,争取在7月份实施。

  自从上海政协委员邢普提出给国人每人发1000元现金的建议以来,人们忽然发现派发“红包”并非奇思妙想,而只是一些政府的常态举动。仅今年以来,就先后有新加坡和香港向居民放“红利”、派“糖果”。此番澳门的“红包”,无论是单个的成色还是整体的分量,与新加坡、香港都不太具可比性,但其中蕴含的新的目标取向却值得重视。

  此前我们论及政府“红包”,一般是从国家伦理的角度来着眼,认为经济增长的成果、国家财政的盈余,应该通过“分红”等方式让公众分享。公众在政治意义上结成国家,也必须在经济意义上获得红利,这是权力的公平正义使然。但是,此次何厚铧宣布分红,固然是因为政府有盈余,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澳门政府更重要的目标在于,要通过发放红利的方式,帮助居民消化涨价的压力。也就是说,政府“红包”在道德意味之外,更着重于工具价值。

  政府发放“红包”的做法,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的“社会分红”理论。在米德看来,国家理应“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消费者”。同时,他还认为“社会分红”是一种“反周期”的政策工具,在经济萧条时期能够起到扩大消费的作用。这一点或许正是澳门派发“红包”的理论依据。在通货膨胀面前,政府着眼于护佑民生和确保发展的双重目标,必须采取措施以纾解居民支付压力,保障其正常的消费能力。

  3000-5000元的“红包”谈不上大,这样一笔小钱到底能办多少事情,期待值也很有限。但是,从抵消物价上涨压力的角度看,完全可能取得以小博大的效果。通货膨胀的可怕之处在于,对居民而言同样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将支付更多的钱,居民的理性选择一般是减少消费,这样就更容易使经济陷入需求不足的困境,从而产生恶性循环。“红包”效应的作用机理是,以政府的支付消解物价上涨部分,从而保持居民消费的平衡,避免经济的过大波动。

  保护和激励公众的消费动力,当然不只对澳门经济发展有意义。就我国整体经济的形势而言,扩大内需也已经到了必须受到高度重视的时刻。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各种要素的贡献并不平衡,投资和出口一直是主力引擎,两项合计占到GDP总值的大约80%。与之相比,国内消费呈现出某种疲态,社会零售总额仅占GDP的36.4%。在国家加紧宏观调控和美国经济衰退拖累的双重影响下,国内消费已经成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强调,今后五年除了抑制通货膨胀之外,还要重点抓好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路径,一方面在于加大政府对住房、教育、医疗的保障力度,将公众从沉重压迫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在于普遍提高收入水平,将公众从囊中羞涩中解放出来。前者着意于激发消费愿望,后者倾向于增强支付能力,物价持续上涨对两者都是一种反作用力。政府“红包”的发放,本意正在于增进消费愿望与增进消费能力的统一。或许,我们还可以就派发红利的方式与数量继续讨论,但着眼于宏观经济的冷热,这样的目标取向应该纳入我们的共识之中。


不支持Flash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