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胡锦涛访日为民族主义减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09:20 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柠

  据日外务省发言人透露,胡锦涛主席将从5月6日起对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此系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东邻的首访。访日期间,胡主席不仅将与福田康夫首相举行首脑会谈,还应邀与日本天皇夫妇共进晚宴,在福田的母校早稻田大学演讲,探访孙中山生前的遗迹,兴许还会与日本乒乓国手福原爱切磋球艺。如此紧密的日程安排,象征着两国关系从一味强调“友好”,开始朝更加具体、务实的方向转型。尤其是后两项安排,别具匠心,意味深长。

  孙中山这个名字,在百年中日关系史上,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亲日”、“反日”的标签性内涵,成为两国,乃至东亚民族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惟其是真正热血赤诚的民族主义者,才有超越民族主义之上的清醒的头脑和宏富的战略视野。84年前,其在神户商业会议所发表的著名讲演,以“霸道”和“王道”的概念梳理东西文化,对日本朝野发出了“大亚洲主义”的呼吁,可谓今天“亚洲一体化”的先声,至今仍振聋发聩:“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的霸道,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还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详审慎择。”然而,急功近利的日本到底还是背弃了孙逸仙的期待:孙苦口婆心动议的、旨在东亚民族携起手来,“共存共荣”的“大亚洲主义”,被置换成为西方列强的霸道逻辑背书的“大东亚共荣”,最终演出了一场把全民族推向毁灭边缘、殃及人类文明的大悲剧。

  爬梳历史会发现,悲剧的实质,其实是“民族主义”惹的祸。日本狂热的民族主义的指向本身,既祸害了邻国,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使明治维新以降,代代积累的国富和精神资源挥霍殆尽。

  所幸的是,战后,被迫卸掉全部铠甲的日本,专心经济建设,积60余年之功的和平建设成效甚大,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但近年来,鉴于世界战略版图的变化,尤其是邻国中国的经济崛起及与之相伴生的某种越来越大的民族主义声响,日本逐渐不安起来,弥漫于国内社会的民族主义潜流也日益表面化,不无坐大的苗头。这一点,从其舆论环境的变化上,便能看出些许端倪:不久前,一部由华人导演执导的、反映靖国神社历史的纪录片遭禁演,暴露了其言论、表达自由的“尺度”正在收缩的严峻现实。

  任何国家的民族主义,大抵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和外在指向。而最近发生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抵制“家乐福”的示威活动,尽管是矛头针对法国的一种民族主义表达,但“抵制法货”的口号及强烈的“爱国”色彩,却唤醒了日本对3年前反日运动的记忆。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互信的缺失,令日本担心,随着事态的发展,被抵制的法货,会不会变成日货;今天的“夏奈尔”,会不会变成明天的“资生堂”?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4月23日,日世界和平研究所会长、原首相中曾根康弘发表题为《日中新篇章:面向超越历史的共存发展》的文章,指出需构筑“能坦率地说该说的话的日中关系”,以实现“向成熟的友好关系的质的转换”,“日中如何相互面对,对两国的共存、亚洲的秩序极其重要。”并建言对历史问题,“双方都得努力”,为填埋两国围绕历史问题的鸿沟,日中两国要像法德那样,共同编纂历史的“副读本”。在两国民族主义声浪分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声音无异于理性的空谷回音,其对两国关系的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不容小觑。

  任何一个国家的复兴崛起,必然会给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带来不同程度的震荡,遑论身量如中国的国度。为减少崛起过程中与邻国的摩擦阻力,崛起的一方当适度克制自己的民族主义,有时是“爱国主义”的表达,以规避激发对抗性民族主义滋生、坐大的风险,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胡主席此次访日,所打的两张牌,无论是中山牌,还是乒乓牌,无一不透出减震民族主义的良苦用心。对此,国人当省察并思之。 (作者系东亚问题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