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东莞向市民派红包堪称零的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08:58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日前,在东莞召开的一次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针对与会者担忧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市民的收入相对减少,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表示,在物价高企的情况下,他本人受澳门特区政府向居民派送红利的启发,初步有个想法,即给市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以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据5月1日《南方日报》)。

  自从今年1月上海政协委员刑普提出政府向全民派发“红包”的设想以来,有关“红包”的争论一直不断。显然,从国外已有的先例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不约而同向市民派发红包的事实来看,“红包”的设想并非不可行,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有为者亦若是”的改革勇气,在操作层面上大胆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锐意改革,提出向市民发放“红包”,堪称零的突破,值得期待。

  当然,应对通胀,缓解民生艰困,有人说减税最可行,有人说直接发“红包”最公平,然而,关键不在于哪种方式更优,而是不要让这些只停留在民间讨论的层面,而应立即纳入政府决策的考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这一数字创下了近10年单季涨幅新高。相比往年,现在猪肉食用油等民生消费品价格动辄翻倍,消费品、原材料全线暴涨,民众被CPI远远甩在后面,通胀大口吞噬着全民的财富,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政府必须拿出紧急应对之策。

  无论是减税还是派发“红包”,实质上都是要政府掏钱,而目前政府财政亦有这个能力———这几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重创民生的通胀和经济增长减速,并没有改变财政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5102亿元,同比增长33.8%,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

  有如此充裕的财政实力,因此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为民众幸福做出物质牺牲其实理所当然。然而,事实却是,现有应对通胀的措施,还不能满足干渴民生之所需。一方面,这些措施惠及的人群太少,如提高低保金等措施,它们只照顾到弱势阶层,没有顾及处在“夹心层”的中等收入群体。一方面,这些措施的力度还很不够,例如去年年底的个税起征点由1600元上调到2000元,可这样的调整幅度大大低于公众的期待,月入5000元个税只少了60元,这在物价飞涨的当下,能有多大意义?

  所以,应对通胀,纾困民生,公众期盼着政府拿出更积极的财税政策,让利于民,育富于民。我们的减税政策还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发出减税的呼吁,在全球物价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我们理当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扬起减税的猎猎大旗,制定出一套庞大的减税计划。而对于向全民派发“红包”的公众舆论,政府也不可轻忽,既然东莞仅靠地方财政就能作出向市民发“红包”的承诺,那么比地方财政更宽裕的中央财政没有理由做不到。

  实际上,不管是大规模减税,还是直接派发“红包”,这些不单是通胀时代的权宜之计,它对于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更有着长远的意义,对政府而言,这笔钱绝对花得物有所值。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