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柠:中日需要互信的危机共管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07:14 东方早报
作者:刘柠 明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将对日本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此系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东邻的首访。 短短一年的时间,中日关系又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去年4月,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后,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访,使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升级;接着,于岁暮年关访华的福田康夫首相在北京大学,一声“春天来了,福(田)到了”,让两国关系跨越乍暖还寒的过渡地带,提前入春。然而,仿佛刻意诠释两国关系的命途多舛、好事多磨似的,年初的饺子事件,再次凸显了两国之间互信缺失的不如意现状,中日关系再度被置于严峻考验之中。 在这种困难重重的凝重氛围下,原定于东瀛列岛“樱花盛开时节”的访日行程一波三折,不过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还是尘埃落定。 按照去年底中国领导人与福田首相的约定,今年本来是中日关系的“飞跃之年”。因一系列偶发因素的影响,两国关系依然在为前一段的停滞而补课,“跳级”的安排不得不继续向后延宕。但是,今年不仅是北京“奥运元年”,而且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年份。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进入最艰巨的攻坚阶段,正面临启动“后改革”课题的重要转型时刻,中国领导人重访东邻,这个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有效支援的国度,重温30年前曾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深受启迪的国际经验,并亲自见证邻国在21世纪的深刻转型,着眼于奥运之年,乃至在接下来的“后奥运”年代,不断强化“战略互惠”纽带,谋求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意义可谓重大、深远。对此,中日双方早已达成高度共识,日朝野上下,也对胡主席的访问成功满怀期待。 不容否认,中日关系仍面临巨大的考验,有些矛盾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不仅是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且是历史,特别是战后60余年的历史投影、遗留的结果。同时,两个国家都经历着战后以来、面向21世纪的最深刻的转型,那种时而相互吸引、时而相互排斥,时而协力合作、时而角力博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变化过程,不但会在两国国民心理上造成震荡、落差,引发局部物理性摩擦的可能性也未必不存在。毕竟,一边是已稳坐40年的经济大国,一边是近年崛起、却有着庞大身躯的“新兴”大国,东北亚的历史、政治地图为两强相对的构图所改变的状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初体验”。两个处于同一个“场”、并剧烈变动中的物理对象,在经过最初的“谐振”,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之前,适度的震荡持续一定时间,不仅不奇怪,而且应该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现象。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控制其“谐振”的振幅,使其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窄幅震荡的范畴。 为此,当务之急是构筑、完善两国关系的危机管理机制,使通常随机发生的震荡所产生的能量能安全释放,避免积聚成引发更大“谐振”的震源。这方面,不乏惨痛的教训。远的不提,最近的饺子事件就很典型,明明是一起偶发的反社会性刑事犯罪,何以硬是酿成了影响两国食品、粮食贸易,乃至预期中的首脑峰会都为之而延期的重大事件?在战略互信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危机共管机制的有无及完善与否,至为重要。因为,无论我们的战略思维多么缜密,也无法预测未来所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为防患未然计,一个危机共管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邓小平尝言,中日关系有许多话说,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中国的长期国策,“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樱花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自然的樱花开放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只有这样,无论春夏寒暑,中日关系永远像绽放的樱花,有利并增进两国各自的利益及共通利益。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