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叶青:新一轮改革能不能完成公车治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09:33 《决策》杂志
-叶 青 今年两会关于公车改革,有一个新的思路。全国政协委员庄威提出:“公车改革改来改去,成效并不大,要有所成效 ,应采取限制公里数的做法。”公车积弊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有指责超标配车的,有批评修车猫腻的,公务车私用更受诟病。 他建议,国家应制定全国车改方案,对现有公车进行大检查,摸清现状,确定若干年内公务车总量不增、司机编制人 员不增长、经费增长不超物价上涨幅度的原则,并拟定逐年减少的措施和办法。条件成熟时,可以集中公车,实行公务用车里 程限额办法,实际需要用车时,各单位在限额里程内通过政府网按程序申请安排用车。当年未用完,可以结转下年,用完则自 费。 我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看看未来30年的改革开放能不能完成公车改革的任务。我今年也提了一个类似的建议:《 关于抓住机构改革机遇,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的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进行过5次机构改革。不过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仍然较多,削 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目前中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27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 则是17个。从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的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 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机构减少了,人员减少了,行政成本应该大幅度降低才符合经济规律。但是行政成本却越来越高,政府的行政开支反 而越来越大,老百姓对此越来越不满意。在各项财政支出中,最多的是行政事业支出。1995年,行政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 出中比重11%,如今已经达19%—20%了。 在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事业支出本来是为了用于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这些支出对于社会 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有数据显示,如此重要的行政事业支出却存在着异常严重的浪费。2006年 ,31个省市自治区的行政事业支出超出财政支出部分高达5780多亿元。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 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 今年两会期间反映了一个资料:老张是某机关领导的司机,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40分,我从家里准时出发 到领导的住处,先把领导的千金送到学校,然后赶回去接领导上班。下午要把领导的千金先送回家,稍晚点去接领导下班。” 这些就是他每天的常规工作,往往到家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甚至有时候会更晚。“只有周末领导把车开回去自己用,我才落 个轻松。” 在今年的机构改革的方案中,似乎没有降低成本的预案。此次大部制改革,学者也好,官员也好,都认为主要是解决 以下问题:政府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与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行体制 的一些问题。一是能够尽快形成以大部为平台的协调机制,在新的体制基础上,较好地解决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的问题。二是 能够较快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创造体制性条件。三是能够从体制上和资源上进行必要的整合,为下一步 推进大部制改革创造条件。因此,行政成本降低的问题,又成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 我建议: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机遇,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民众的基本愿望和建立一 个廉价政府的改革诉求相符合。 搞大部制、合并机构,是降低行政成本、制订各项行政开支制度的好机会。错过机会,十分可惜。具体包括公车、办 公楼、公费接待、公费出国这“四公”改革,建议在此次机构合并中优先考虑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作者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