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日本来了个梅兰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7日07:52 新京报

  作者:于德清

  与其他传统曲艺相比,戏剧体制之外再无可以的名角才是真正可悲的。不知是中国戏剧界没有体制外生存的勇气,还是以种种潜规则扼杀了体制外的力量,把那些可以成为大师的好苗子冠以“票友”二字就打发了?

  我们的京剧刚刚进了课堂,日本的梅兰芳就来了。

  从5月6日开始,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版的《牡丹亭·杨贵妃》将在北京湖广会馆公演十日。此前3月25日,坂东玉三郎与苏州昆剧院联袂演出的《牡丹亭·杨贵妃》在日本京都南座结束了连续20天的演出。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最后一场结束时,在观众长达15分钟的热烈掌声中,幕布先后5次放下又被拉起,演员5次谢幕之后,帷幕方才落下。在同一个剧场,同样的剧目,20场公演,容纳1086人的南座场场爆满。

  现年58岁的坂东玉三郎是日本国宝级的歌舞伎女形(即男旦)。他在20岁的时候就把梅兰芳当作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偶像。1987年,他为了演杨贵妃,专程到中国跟随梅派传人梅葆玖学习。而为了这次演出,坂东亦专程到苏州昆剧院拜师学艺,一字一句学习汉语。据在京都看过坂东演出的人士称,坂东把杜丽娘演绎得非常成功,“全场几乎就是旦角在勾引小生,让人肾上腺素急剧上升”。在中国,男旦已经成为舞台上的濒危物种的时候,坂东玉三郎的出现对国人来说,可能有一股比较复杂的味道。

  对于这种感受,中国戏剧专家章诒和在日本看了坂东公演后著文称,“梅兰芳的精神在日本,梅兰芳的精神在坂东”。此话说得很精辟,也很刺激。如果,我们相信章诒和的眼力,那么这个判断大概是不会错的。如果说,两个月前,坂东还是在遥远的东瀛给我们以震撼,现在他在北京的公演,似乎就掩饰不住中国戏剧界的尴尬了。为什么当代的梅兰芳是在日本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了回避的空间。

  对于中国出不来当代梅兰芳的反思,章诒和指向了当今权力主导而非艺术家主导的戏剧体制。这可以说是切中了要害。权力主导下的戏剧体制固然可恶,但是,我们市场化了许多年,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强大的体制外戏剧,这更加值得思量。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改造的一大功绩,就是给了大家更多的自由,使在体制外有尊严的谋生成为可能。所以,天上就掉下了个郭德纲。现在,中国并不是没有传统文艺的市场,只是在这个市场中看不到当代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的希望。与其他传统曲艺相比,戏剧体制之外再无可以的名角才是真正可悲的。不知是中国戏剧界没有体制外生存的勇气,还是以种种潜规则扼杀了体制外的力量,把那些可以成为大师的好苗子冠以“票友”二字就打发了?

  不管究竟情况如何,我们看到现在复兴传统戏剧的运动正在背道而驰。被体制的包养总会养成对体制的路径依赖,当戏剧体制内的艺术家感到传统戏剧的危机之时,也就自然希望诉诸权力、依靠体制解决。这就有了京剧进课堂的政协提案。当然,权力是靠不住的,京剧虽最终进了小学生的课堂,不过被夹带私货强塞进了大量的样板戏。这固然不是艺术家们的初衷,但是,依靠体制自然难以避免这样的尴尬。很显然,靠样板戏是唱不出梅兰芳的,试图依靠行政权力来拯救京剧的努力只是死路一条。那些在体制内的艺术家们的作为,恰似要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

  当然,如果我们老是不知反省,天天、年年从事这种无用功的话,恐怕永远也出不了第二个梅兰芳。不知,如今开始看了坂东玉三郎,我们能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于德清(北京 媒体从业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