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红:中日环保合作大幕拉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10:2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军红

  5月7日,胡锦涛主席和福田康夫首相签订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说:“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基于这一认识,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这段话标志着中日环保合作正式拉开了大幕。

  时代在变,世界也在变。进入新世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面临历史性转型期。百余年的工业发展史,在给人类带来光明、效率与便利的同时,也给地球蒙上厚厚的暖化气体层。地球温度上升,人类的生存空间面临威胁。

  为力争人类生存权,16年前的1992年,《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动公约》签订;1997年该公约的149个签约国和地区达成《京都议定书》,给优先享受工业化福利的发达国家规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根据这项国际共识,2008年到2012年,日、英、德、法等经济先行者率先垂范,共同步入了“减排义务期”,走上“低碳社会”的构建之路。

  实际上,2007年已被称为“气候元年”。这一年底,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动公约签约国大会巴厘岛会议正式规定了“后京都议定书”谈判路线图。“低碳社会”、“气候秩序”和“环境外交”成为时代的关键词。而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日同时迎来了历史变迁的责任和机遇。

  历经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了节能环保技术上的发达国家地位。日本的经验与技术,无疑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构建低碳社会的财富,也为中日顺应时代潮流,扩展战略互惠关系提供了现实的资源。

  当前,对中国而言,彻底改善环境,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已成为关乎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如何构建环保与经济发展并立的结构,又是中国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加强中日战略合作,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中国的环保市场,共同构建未来的新型产业,形成亚洲地区的环境规则与标准,就成为中日和谐亚洲,共同发展,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的新起点。

  在此次访问中,两国首脑会谈拉开了中日环保合作序幕,给战略互惠关系赋予了真实的内涵。据报道,2009年将在中国启动“二氧化碳地下储留技术”合作项目。项目总额将达2亿到3亿美元。日方将首次提供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对火力发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集储、液化”,并注入大庆的油井。据日本经产省称,该项技术是日本第一次正式使用,一旦成功,将来有望实现减少火力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5亿吨。而注入到油井的液化二氧化碳还可发挥稀释剂作用,降低原油的黏稠度,提高原油产量年均约150万到200万吨。从合作方式上看,中日双方将采取政府引领,企业跟进,合作经营的全新合作模式。日本的日挥、丰田,中方的中石油、中国华电等旗舰企业将联合参与合作项目。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电力构成的63%。降低火力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日本经产省估算,预计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至3万亿美元。中日环保合作新模式,有望成为亚洲环境合作的典范,前景可观。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