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志民:大飞机要获商业成功任重而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07:48 新京报

  作者:卫志民

  20年后,国内市场必将更加开放,政府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的补贴、政策保护都已经成为了过眼烟云,国产大飞机也要和波音、空客飞机进行公平的竞争,而无法再下保护国企的定单了,国产大飞机如何真正立足,需要我们今天充分考虑。

  被称为“大飞机公司”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5月11日在上海挂牌。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90亿元,最大股东国资委代表的国家,出资60亿元,持股33%左右,上海市政府投资成立的国盛集团出资50亿元,占股26%;其余股东均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及宝钢、中铝、中化等大型国企。所谓“大型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完全开放的民用航空器市场中,这家政府投资设立的国有大飞机研发、生产企业,有着怎样的效率和前景,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投资进入这个领域,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要产品本身,是出于商业性的考虑,还是出于政治性的考虑?如果投资来自私人部门,它会权衡在不同领域进行投资的回报率,然后进入中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

  而不论投资者是否为了赚钱,投资者都要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否取得技术上的成功。技术上的成功指的不是大飞机能够飞上天,而是要有技术上的竞争力。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是产品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和基础。大飞机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参与“商战”的,军用飞机更是如此,还要经受实战的检验,鉴定专家的结论必须直面市场检验。

  在技术上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商业上也获得成功。成功地将这些产品推销给消费者,这在某种意义上比赢得技术上的成功更为困难。民用大飞机不是航天飞机,后者可以不考虑成本,不考虑销售,可以不考虑赢利。即使最终能够赢得消费者,也不一定意味着能够从中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例如作为法、英、德政府出资成立的政府项目,体现欧洲融合和团结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曾经经历了长达25年的亏损,直到1995年才实现赢利。在2007年,尽管空客公司签订了1341架飞机的合同,超过了其竞争对手波音公司1144架的全球定单总数,但却亏损了8.81亿欧元。

  我们将来生产出来的大飞机一定是个“联合国”牌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和系统需要向世界一流公司购买,这些方面的成本大体要占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二,研发方面也要展开全球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很正常,但我们今天的巨额投入,决不能仅仅便宜了我们的国际商业伙伴。

  事实上,在我国的航空服务业开放以后,我国的航空公司就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了,就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了,就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而20年后,我们的国内市场必将更加开放,我们的市场经济必将更加成熟,政府的职能也许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到那时政府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的补贴、政策保护都已经成为了过眼烟云,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大飞机也要和波音、空客飞机进行公平的竞争,而无法再要求中资公司来下保护国企的定单了,这也是需要我们今天充分考虑到的。

  笔者希望中国能低成本地把大飞机生产出来,畅销世界,更希望决策者能认真思考“能否造出大飞机、能否造出在技术上有竞争优势的大飞机、能否造出在成本上有竞争力的大飞机、能否成功地将这些在成本和技术上都有竞争优势的大飞机推销出去”这样几个问题。

  □卫志民(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