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以国家力量护佑灾区同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1:35 长江商报

  四川汶川发生7.8级特大地震,伤亡惨重。举国上下,与灾区同胞心灵共颤。

  昨日本报头版刊发温家宝总理乘机赶往灾区图片,图片中,温总理紧锁眉头,目光望向机窗之外。据报道,在行进的路途中,温总理曾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普通人心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作为一国总理的心灵震动。

  温总理在救援现场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这句话,不仅是温总理的民生所系,也是对救灾理念的最好阐释。

  这个时候,我们害怕看见伤亡数据继续攀升,希望看到的是被拯救者数据的持续刷新,就在每“一秒钟”逝去的时候。也就在每“一秒钟”的缝隙里,有多少个生还者能重见天日,取决于救援工作的资源、方式被调用到何种程度。生命不可重复,在温总理的眉头紧锁和强硬语气中,我们对灾区救援工作怀有最大的信心。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敬重,也是这场救援力度的最好见证。

  灾难将世俗生活中潜藏的温情和爱心释放出来;温情或者爱心的背后,我们还需要国家力量的保障,让救援体系变成最直接、最高效的人道力量。稍作回瞻,针对汶川等地的救援,是在第一时间得以组织的;部队力量迅速集结,以海陆空多种方式挺进;救援物资的输送,超出想象的高效;有关地震的信息,政府部门通过多种媒介向民众传播……我们可以肯定,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而救援本身,在关键时刻也体现出了国家实力。生命因国家力量的维系,不再脆弱不堪。

  温家宝总理在飞机上发表讲话时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因各种自然因素,救援遇到了重重障碍,但它在试图超越自然和技术的极限,去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

  温家宝总理亲自指挥而外,也在以每一个细节,为救援本身增添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为此而感动。这种感动又不限于一个总理的举动,它一直延伸至总理所代表的政府行为、国家行为。我们固然可以说,日常生活为自我意愿支配;但灾难降临时,生活、生命能否持续,要看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行动意志究竟如何。生命的个体,无法以孤独的姿态面临灾难和恐惧,人们需要团结。而一个有人道情怀、有行动意志的政府、国家,能让这种团结不仅是社会的自发,更能变成争抢“每一秒钟”救援的国家行动。

  当然,除了震中腹地的救援,这场救援也在外围扩散。有募捐活动在各地展开,有社会团体组织救援物资,有公众人物做出支援表率,更有无数的哀悼、祝福之声在媒体、口头传播中传递精神力量。社会的自发力量,在“每一秒钟”之外,救援变得持续、广泛、丰富。

  我们期待有更多灾区同胞脱离苦难,也期待当地人们的生活能复归正常。在这场高效的国家救援、广泛的社会救援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震动将能迸发出巨大力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