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杉:信息是不可忽视的救援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10:53 长江商报

  作者:乔杉

  汶川地震,世界动容。在随后展开的抗灾救灾中,总理的真诚,军人的勇敢,成千上万人的众志成诚……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多很多,在这其中,信息公开留下的印象同样深刻。

  灾情发生后,信息在第一时间公开。在飞机上,温家宝总理发布讲话,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话随着电波飞到大江南北。地震发生24 小时后,国务院新闻办于1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提问。

  媒体方面,央视放弃正常的节目播出,改为全天候抗震救灾直播。新华社派出大量记者,通过网络将大量第一手信息公开。其他媒体包括地方媒体,也都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消息源源不断传出。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推出地震专题,24 小时滚动报道。

  “谣言止于公开”,救援也需要信息先行。在这场天灾面前,信息传播的高效得到了充分体现。灾难发生后,与前方需要救助相比,后方需要透明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历史经验,一场大灾发生,后方人们很容易陷入恐慌,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说,正是由于主流消息的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千千万万的人们,才真正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并在后方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支援、捐助活动。

  事实表明,有了充分信息,公众完全有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事实也表明,善于信息公开的政府是明智的政府——不仅能解除疑惑,而且能迅速调集资源,激发全体民众抗震救灾的热情。

  大灾面前对信息的完全公开和中国媒体的表现,也赢得了国外的普遍赞许。新加坡《联合早报》5 月14 日发表社论《大地震人道救援与科学思考》称,“中国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消息,报道灾情和拯救行动的进行。这和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新闻封锁形成强烈的对比。”

  应该说,汶川地震是信息公开条例的第一次真正考验。可喜的是,这一次,信息公开来得及时,信息传播来得高效有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