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普的眼泪是新闻节目的时代标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0:09 红网
5月14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汶川大地震新闻时,播报一位在现场抢救伤员的护士长自己的孩子也被埋在倒塌的校舍内音信全无,而自己还依然忙碌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说完“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后,双眼满含泪水,声音两次哽咽,停顿数秒后恢复常态。(5月15日《扬子晚报》) 这种感情随泪水宣泄的令人心旌动摇的自然流露,在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里,从来都是稀缺品种。在我国,一直对电视媒体的“传受关系”、“媒介定位”等问题存在片面的认识,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字正腔圆、外形端正严肃”,刻板、生硬、说教的“宣讲”模式盛行。这就无形中拉大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受众也已经习惯了面无表情的冷冰冰的播报方式,惟其如此,赵普的眼泪才深深地打动了受众,撞击着受众的心扉。有观众在回忆当时细节时说,赵普被新闻事件本身深深感染,那时,“我就估计他要崩了,没想到,他飙泪,我也跟着崩了,当时眼泪没忍住我也跟着掉泪了。”这一活生生的事例,充分证明了受众钟爱的是能够将整个心身融入新闻事件中的感同身受者,而不是冷冰冰的播报机器。 电视媒体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看得见的主持人元素。而正是因为主持人的存在,电视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才具有了人际化的特征,主持人也便成了电视节目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中介。因此,主持人在传播中的个性魅力势必会感染观众,直接影响观众对主持人解读新闻事件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媒体也可以被称为“主持人媒体”。如何发挥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化”优势,借助人际吸引的因素,让受众的心随新闻事件飞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白岩松曾经说过:“现在的时代已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用什么方式讲故事,也就是‘怎么说’”。 这一次的对大地震的新闻播报,一直坐镇演播室的新闻主播们成了和全国观众接触最频繁的人群之一。出现在央视晚间新闻画面上的海霞面容略显憔悴,眼袋大得惊人,这让人立即想起她此前刚主持了“关注灾区”直播节目,在节目中甚至时常眼含泪水;康辉总是神情悲苦,似乎脸部还因睡眠不足而略带浮肿。这一切,都真实的展示了媒体人和灾区人民休戚与共的一面,也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受众。 真情自然流露的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旺盛的生命力的新鲜血液,期待这一次的震灾播报,成为改变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刻板、生硬、说教的传统的契机。 稿源:红网 作者:谢浮名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