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于德清:地震撕开山川大地 救灾弥补社会裂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7: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于德清 汶川一震,举国心痛。然而,检视此次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未来的影响,似乎还不能止于人员与物质层面的损失。在此次救灾中,从政府到民间以及媒体所升华的理性力量,可能对处于改革困局中的中国未来产生莫大的影响。 大震之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全力展开救援,民众赈灾捐助踊跃。灾难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震灾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几个小时之内赶到灾区一线;党和政府调集军队以及动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向震中挺进,这既体现了政府对公民的责任,也表明了现有行政体制的效用。中国政府的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之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也当会获得大多数国内民众的认可,从而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民众会从政府此时的表现,而进一步演绎与假设政府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会负起同样的责任。民众对政府有信心,则对于未来的改革就会有期待。 此次救灾,政府以开放的姿态让资讯全面介入对地震灾情和救援进展的传播。事实上,当代传媒人在救灾报道中展现出来了优秀的职业素养和精神,这为救灾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5月14日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在做客央视直播节目时,向媒体表示感谢。地震不但让通讯瘫痪,而且也让震区的行政机器瘫痪。据王振耀介绍,北川县民政局20多位工作人员在地震中死了16个,民政部和当地民政局也失去了联系。在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中央几个媒体的报道不但成为政府部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渠道,而且成为政府救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次地震充分证明了政府信息公开是多么重要。也因为媒体的存在,让政府的救援更加不能懈怠。经此一役,媒体报道的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媒体也赢得政府及官员们的认可与信赖。 另外,震灾发生后,企业界也迅速做出反应捐款捐物。企业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既能够直接救助灾区人民,也能赢得各界的尊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上的仇富心理。 通过救灾,民众、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皆在客观上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信与互尊。所以说,汶川地震虽然震裂了山川大地,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裂痕。 在改革陷入利益博弈僵局而立场分歧越来越严重之际,这种社会各方的互信与互尊就显得尤其重要、难得。有这样的基础,中国社会理性的力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也才能对中国的未来生发出新的共识。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此消彼长。社会上理性的力量增长,则非理性的极端化的力量必定削弱;共识越来越多,分歧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各方有识之士应当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社会心理认同,如能善加护佑,借机反思、妥协并推进改革,那么,汶川大地震就为中国震开了一道历史性的未来之门。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