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在赈灾中民间组织当如何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11:43 新京报

  作者:汪永晨

  现在灾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有以下建议:血液———震区人员伤亡严重,医院存血告急,救治伤员急需足够的血液;手动发电装置———部分震区电力中断,需要大量手动发电装置,包括手动电筒、蜡烛和万用火柴等;防雨物品———他们急需足够的雨衣、雨靴、油毡、油布甚至大块塑料布等防雨用品;小型收音机和电池——震区民众需要通过电波了解外部信息,缓解对灾害的焦虑和恐惧。

  5月14日,北京民间公益组织联合行动向北京市民发出了上述倡议。

  在我国,民间组织这些年做了很多事。民间环保组织更被国家环保部领导认为是政府部门的天然盟友。民间组织在中国虽然还不如国外同行那么成熟,但是从公众教育到影响公众决策,都有这一群体的声音和行动。

  然而,2005年年底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后,民间组织中的人自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救灾中,中国的民间组织在哪里?2008年1月中国南方的冰雪灾难后,人们又在问:在国外,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民间组织常常是最先到达现场的群体,可在中国,民间组织这时候在哪里?

  在中国,政府在突发事件到来时的投入与组织化是强有力的。但是,给受灾人群个性化的服务,让受灾群体感到除了国家救助,还有人性化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需要的。俗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当今社会,发挥个人的优势成了年轻人的追求。那么,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个人的、某些群体的优势,也成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色。

  5月12日地震后的24小时之内,中国的很多民间组织就站出来,向社会宣布了自己对救灾的参与。5月13日下班后,北京的8家民间组织在绿家园志愿者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时,每一家都已经有了准备要做的事,都找到了四川的民间组织作为对口“单位”,前方后方一起做。两年来,绿家园的“江河十年行”一直用成都“穿山甲”的车。这次,“穿山甲”的人告诉我们,他们的30辆车随时准备替我们把募集来的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在北京民间公益组织联合行动紧急会上,有人说现在很多人在献血。于是,立刻有人建议,我们应为捐献血液者佩带写有“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的绿丝带以示鼓励,以示唤起更多的小行动。

  在民间团体赈灾特刊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从5月14日开始,民间团体震灾援助行动小组将每天发布《民间团体赈灾特刊》电子版,公布各地NGO工作进展及前线信息,便于信息资源共享。”

  绿家园志愿者中的一位律师,曾义卖怒江照片,义卖环保书籍,为怒江小学捐赠阅览室。在这次救灾中,他捐了7777元人民币,他说是取“站起、挺起、崛起、奋起”之意。另一位志愿者号召大家:“那里有很多孤儿,这些孩子的心灵创伤得有人医治……”

  我们能做点什么:影像志愿者,记录当下发生的故事;提供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的意见和建议;“在灾区要是随时能看见国旗就好了,能让大家心安啊,寄点国旗去”;给在一线参与救助的人出好主意,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民间组织行动,就是在大灾难中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或许做的事都很小,但这毕竟是开始,中国的民间组织需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有自己成长的经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