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第一次,黎民享国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07:18 红网-潇湘晨报

  社评

  作者:晓宇

  今天,全国举哀。这一天,正是汶川大地震的“头七”。

  “在这种悲痛面前,群山也要让路,大河也得停流”,群山已经崩溃,大河已经逆转。当印度板块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欧亚板块俯冲,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球历时60秒的疼痛,在地表之下10公里至20公里处剧烈释放出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惨烈破坏性能量,将由整个中华民族承担。

  东经103.4度。北纬31度。

  在以此为原点的冲击波所及的范围内,一座座废墟无言地诉说。暴雨倾盆,抓不住一滴眼泪;沧海桑田,亲人的面貌瞬间远逝无可寻觅。人类情感的竖琴,这一刻,只能奏出悲壮的天问——造物不仁,而我们的疼痛,将在哪一根坚强的神经上吊坠?要用多少时间来抚平?又将用什么来铭记?

  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今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哀痛之声,遍被这依然生生不息的土地。北京奥组委亦决定,从今日起,奥运火炬停传三天。

  这是第一次,黎民百姓可以配享国家哀悼。废墟之上,阳光重临大地;废墟之下,多少生命已然在黑暗中寂灭,又有多少生命在无声处默默修持活着的信念,一息尚存,一念所及,中国不哭。东经103.4度,北纬31度,在这个坐标之上,除了对苦难无法忘却的纪念,仍将立起中华民族的伟岸。

  灾后临近第168个小时,人们从72个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走来,从此后数不胜数的奇迹与悲痛中走来。灾难在不断考验人们情感的承受力,灾难在不断提升人类思想的穿透力。汶川大地震,是一部狂澜既倒而又凤凰涅槃的命运交响曲,它是一个自然的断裂面,却又是我们的情感与政治的凝聚面。在汶川大地震所给出的命运面前,让我们从无限哀痛出发,以更为包容与透辟的思辨,思入并铸造现代国家的伦理。

  人们不会忘记,灾难发生后两小时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已飞赴灾区第一线,指导抗震救灾,他的身影与关怀,成为灾区不垮的信心,而在抗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家宝几乎是把大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中国军队同样在最快的时间里动员起来,投放到第一线开展救援,十万大军至今仍是抗震救灾的钢铁支柱。中国国家力量的极高效率,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必将在现实中深植于国家伦理。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巨大的灾难是如何激起了国人的公民意识与公义行为,苦难使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寻得了更为宽广的包容与更为深刻的认同。大陆民众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凡有华人的地方,迅速行动起来,短短几天,就募集了在这个深重浩劫面前毫不逊色的巨额资金。而国人争相献血与自愿抢救伤员使交通为之堵塞的场面,将使公民社会成为现代国家伦理的基石。与悲痛一样值得铭记的是,伤痕的抚平与灾后的重建,更需要民间团体持之以恒地于细微处着力与修补,在今后的时间里,公民社会的培植将是重建不可或缺的助力。

  世界已经看到,中国官方在信息公开方面的长足进展,媒体对于灾情与救援的不间断直播,成为社会动员的巨大推力。而即将到来的8月,当奥运举办,我们还要面向世界回答灾区的重建,全世界亦将以灾区重建来衡量现代中国。

  让幸存者以幸存的名义更好地活下去,让死难者以死难的名义安息于民族的血脉。今夜,全人类都将会在人道主义的怀念中获取自身命运的秘密。灾难是一次洗礼,死去的人们埋于废墟,葬于瓦砾,活着的人们走出伤痛,不出于对哀伤的依恋,而出于对未来的渴慕,以无限哀痛思入国家伦理,“民胞物与”将成为现实不坠的信念、不懈的进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