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江商报:重建家园是对生命价值的续写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0:36 长江商报
19日14点28分,遇难的同胞们,请以这浩荡的离别仪式,获得安息。你们幸存的家人,将会在一个人性升腾的国度里继续生活,好好的生活。 汶川地震已过一周有余。无论阻拒于何等自然的伟力,我们都不会妥协;即使生命已逝,都不会有草草的告别。生生不息,因血脉相连而有了希望;血脉相连,也因国家对生命的尊崇,变得更有力量。 祭奠逝者,这家族的行为,如今是以国家行为进行。当家族情感拥有国家情感的依托,当自然血脉有了社会的根脉,人才能真正挺立于自然,虽历经磨难,依然坚强不屈。逝者已矣,但生命价值已铭刻为国家记忆、国家意志,人人得以欣慰。 当然,生命尊严,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的表达。我们哀悼逝者,不仅仅是对生命消逝深感悲伤,更是对生命超脱苦难的渴望。活着不是免于死亡而已,而是需要幸福的渴望,能有同于常人的诸多选择,能有财富、知识累积的可能。灾区的人们,需要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环境,需要这份渴望,需要不因灾难而突然中断的生活进程。 能对此进行弥补的,仍然是我们的社会、国家。同样值得欣慰的是,灾后重建的种种措施,正如预想那般有序进行。遗体处理方式、遗体辨认程序等,已有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意见出台;重灾区乡村应急供水投资计划已经开始;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得到财政临时预拨……还有更多更多的人,亲身前往灾区,以自愿的方式践行各种支援。 当我们走出哀悼的沉重,所面临的,正是这些苦难的面孔。他们应以如此生命价值的彰显中,找到新的生活,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从临时住所中,从应急的秩序中,从灾区的卫生工作中,等等等等,他们的生活几乎是重新开始,困难重重。还有那些孤儿,有的甚至刚刚出生,他们的一生,需要从社会救助中开始或者继续。 这种救助,除了物质的,还需要能与父母之爱相匹配的情感的替代。生命的守望,也就是生活的守望,只有超脱于生存,才能获之以尊严。 当然,举国哀悼,让我们得以铭记:国家因人而生,以人为主体;国家的力量自然也来自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人人都应于内心深省,滋长生命相扶的长久意愿。这比现场救援更持久,这比灾区捐赠更持久。 这种救援,可能就要于我们日常的社会行为中找到精神资源。从震中到中国各地,我们都应成为灾区人民托孤的力量。他们都应好好的活,有尊严的活,延续自己的生活,延续逝者未尽的生活。 从灾区人民生活重建的议题里,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国家中的各种机制如何学会面对、学会改变,以适应这种重建的需要,这是从另一个更为持续、久远的视野中,延续我们对生命价值的书写。而我们的社会、国家,诸多促使前进的新兴因素,都将于这种延续的书写中酝酿、迸发。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