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善款不打水漂需要保障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7:41 南方都市报

  作者:叶檀

  截至21日12时,共接受国内外捐款160.09亿元,其中到账99.8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17.64亿元。这么庞大的善款该如何监督?考虑到行政成本,与以往审计中民政部等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疑问不算多余。

  我国目前三个主要捐助渠道是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三大政府倡议的通道。这三大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中国慈善的监督体制也就大体建立。

  我国不缺乏监督条款,可惜由于缺乏操作性屡屡流于形式。藉此次震灾的信息公开理念更进一步,建立我国善款监督机制,使透明行政、信息公开烛照民心、官心,功莫大焉。

  5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纪委、监察部、审计署三个监管部门联合介入,显示了对于监管的重视。

  具体操作手法包括:一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建立救灾款物的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二是采购物资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择优选购,防止暗箱操作;三是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对财政和社会捐赠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及效果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关省级审计机关每周要向审计署报告救灾款物审计情况,审计署每月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审计情况。救灾工作全面结束后,向社会公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最终审计结果;加强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纪律检查,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政策有了,方法也有了,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这不是因为民政等部门的人员特别缺少公德心,而是因为外部监督没有体制化、监督没有实现低成本。

  有关方面表示不侵占、截留救灾款物,违者严处,这充其量只是一种态度,是自我监督机制,不是有效的外部监督。此次震灾款物由五部委共同监督,但这并非常态,高成本的监督也不可能成为常态。此后的善款善物是由有关部门常效监察,还是由慈善机构自我监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笔者查询了民政部、中国红十字总会等网站,对于截至目前的捐赠者、捐赠款项有详尽的记录,但无一例外地缺乏对使用情况的统计,到目前为止用了多少善款,用到何处,如何招标购买灾区所需之物,一片空白。我们当然可以寄望于此后审计署的公告,但据一位曾参加过救灾款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说:“从以往的审计结果来看,救灾物资拨付不及时的情况较多,另有救灾款被挤占挪用,这些救灾款常常在几年后不了了之。”

  但不得不指出,依靠慈善机构从上到下的自我监督机制,是行不通的,这需要慈善机构的人个个都是道德高善的人士。目前各慈善机构被授权提取管理费,是提取5%,还是10%,在采购时采购的是价廉物美的产品还是价高质次的产品,其中的差别不可以道里计。

  外部监督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实现低成本化。建议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慈善机构的账目进行审核,每年一次定期公之于众;审计署定期抽查,将抽查结果公之于众;允许新闻媒体充分地、自始至终地报道救震款物的使用情况,实现社会监督;公布监督热线,便于灾民与受益者实时举报,并实行反馈机制。

  比尔·盖茨创立的世界最大慈善组织“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有章程曰:“我们必须言行谨慎而虔诚,对于外部的建议我们应该欢迎并且倾听;我们应视受益方为尊贵的合作伙伴,对他们保持最高的尊重。”

  只要保持这样的敬畏心理,辅之以行之有效的监督举措,监督体制的设立不是难事。

  □叶檀 财经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