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达: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08:10 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达 这些天来,电视里播放的救援,曾经给予大家很多期待和希望,可是事实很残酷:建筑的恶性坍塌,绝大多数不幸被压在下面的人,他们的命运在第一分钟就已经被决定了。最令人痛心的是学校,小学生、初中生,都还是孩子。这使我忍不住想说说那瞬间就倒塌成一片砖瓦混凝土山丘的建筑。 地震发生在白天,学校、工作场所成为死亡陷阱,其实民用住宅也同样是危险的。假如地震发生在夜晚,造成伤亡最大的就会是民宅,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对建筑结构工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筑是人生产的一种非常危险的产品,需要极其严格的制度来步步监管,才能让人们保有安全信心。 面对地震的灾难现场,从建筑角度反省,人们首先会想到震区的建筑防震级别设定和相应的建筑设计防震规范。从亡羊补牢的角度去看,这两件事情实际上是相对容易纠正和做到的。震区的建筑防震级别设定,只需要一个法令;若论建筑设计的防震规范,中国做得并不差,中国有着大量一流的科学家和结构工程师。这次汶川地震后,接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采访的绝大多数地震专家就表示,中国现有的地震法规即便不是最现代的,也是够用的。和建筑历史相比,地震法规当然是现代产物,大量老建筑自然没有被涵盖在法规之内。一些多地震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加州,都有加固老建筑的地震防范规定。换句话说,在地震防范规定之后的新建筑,应该就是相对安全可靠、不会恶性坍塌的。可是在中国,关键问题是建筑规范执行不力,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巨大漏洞。“豆腐渣工程”成为一个常用名词。因此,人们对防震规范下建造起来的新建筑,仍然无法持有信心。中美中心亚洲协会专家斯米尔在这次地震后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已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法规,问题出在执行这些法规上”。中国普遍缺乏严格执法的习惯、缺乏专业精神,而行贿换取“通过证书”的做法却非常盛行。在建筑行业,一般来说,后果在当时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切都是有后果的,尤其在地震时会集中爆发。 据说在多震的日本已经进一步检讨到,“只关注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错误的,还必须要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地质结构”。可是汶川地震在告诉我们,对中国来说,地震来袭时建筑物本身不恶性倒塌,还是需要做到的最基本要求。 中国建筑业漏洞太多。在过去的建筑行业中,国有建筑公司几十年下来,技术质量监管还相对比较规范和稳定。建筑工人不论是哪一个工种,都必须经过三年学徒,有师傅带着慢慢学出来。最近二十年,是建筑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一方面,是大量私人包工头进入建筑行业,最大化地追求利润;另一方面,是熟练工人普遍离开岗位、由农民工顶替上岗的时期,许多技术工种的岗位是流动性大的生手草草在做。前些年就听到一些包工头私下说,自己是绝对不敢住进自己盖的房子的。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