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鄢烈山:从灾后心灵抚慰看以人为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07:39 珠江晚报
作者:鄢烈山 这一次遭受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抗灾过程展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对遭灾严重者的"心灵抚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胡锦涛在5月22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灾民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即从精神上帮助遭受严重灾害者走出困境,重建生活的心灵支柱。几天之间,一本《震后心理自助手册》就送到了灾区,一些心理专业人员提醒救援者哪些自以为是劝慰的话是不宜出口的,更有一些人走到了受害者中间帮助孩子们摆脱恐惧和不安…… 从领导者到民间社会,这么重视心理抚慰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在我看来,这虽然与当下中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大幅提高,因而更重视生活质量了有关,但更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是中国比高楼大厦林立更深刻更巨大的社会进步。从前,我们的物资匮乏,"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免于啼饥号寒都不容易,哪管得了那么多?而且,我们从前的政治动员习惯于英雄主义的调子,"为有牺牲多壮志","人定胜天"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对于人"贪生怕死"的本性根本就不愿承认,对于人的脆弱和敏感不愿正视,一律视为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像电影《集结号》表现的我方新兵上阵尿裤子一定会被批为丑化我军形象。现在我们把人当人,而不是当刀枪不入的神或当没有情感的机器,正视他们有血有肉,也承认了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模式一样的口号来对待。 成都广播交通台的女主播孙静,地震发生后第一个向灾民报道地震相关新闻,连续坚持做了两天多,她告诉人们要科学地面对地震,不会有事的,请大家回家住,不要住在街上。可是当她做完节目独自回到9楼的家时,面对摇晃的楼房和死寂的大楼,她也开始害怕了。于是她开始觉得之前的提醒很不对。因为人的恐惧和寻求自身的安全是一种权利,你不能剥夺他这种权利。他要在街上睡很正常。所以后来她改说你在大街上睡绝对可以,但是你不要把车乱停,不要堵塞道路,这样你也不安全。而且你不要睡在桥底下,太危险了。——这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细致地表述了一个有启迪意义的心理过程。有心理学者提醒我们,不要劝慰幸存者说,你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他这时可能沉浸在失亲的悲恸中,宁愿跟亲人一起死去。有一个女孩丢掉了一只腿,她说她不愿这样子活着,她的沮丧需要排解,但不是现在就给她讲英雄故事或人生意义的大道理…… 心灵抚慰需要有相当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首先需要的是同情性理解,是真挚的关切和温情的体贴。无疑,这是比重建房舍更细致的"活计"。关心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相信,今后中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业会有更快的发展,甚至我们的警察和军队里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有心理医师。这不是难堪的事,相反值得自豪。 作者系知名杂文家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