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汉视点:用民族责任填写历史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1:07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无论是从语境上,还是从行动上,我们都可以对2008年5月20日之后的台湾海峡舒缓一口气。因为在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我们的确看到了台海局势向着良性方向发生的重大改变,以及两岸中国人从未熄灭的希望之火。

  之所以称之为“重大改变”,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台独”势力在为祸两岸安全与稳定多年后,正式退出了台湾最高的政治舞台;更重要的是,“台独”思想作为台湾岛内的一种政治理念,在试探两岸政治的认同底线后,显示了其不为台湾民众所接受的实质。可以预见的是,自5月20日开始,未来的很长时间中,“台独”思想会逐渐退出台湾的主流政治,成为一种乖戾的回忆。

  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两岸政治语境,需要我们中国人共同填补。

  吴伯雄此次造访大陆,从实质上说,是一次“责任之旅”。这是国民党重新成为岛内“执政党”之后,党主席探求两岸政党互动的一次实际行动。国共两党领导人第一次同为海峡两岸“执政”党首的身份坐在一起。“执政者”的身份既意味着我们能够从政策上,更好地实现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同时也意味着,两党承担了比以往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合作行动,都需要对历史负责,对民意的基本面负责。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台湾当下政治思想的“填空之旅”。就在不久前,我们的脑海中,还萦绕着“台独”为祸海峡可能发生的巨大危险。之所以会在短期内产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台独”思想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是因为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同胞在民族利益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选择之后,恐怕他们期待的就是两岸、两党就未来的海峡提供一种基本的相处思想。

  政治语境的变化,使得政策行动的变化成为可能,也使得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对两岸和平局面的期望有了实现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仍然要给未来的两岸历史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诠释。在这一点上,吴伯雄的访问,不仅仅是对奥运的支持,对政党互动的积累,也不仅仅在于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探索和认同。而这种认同能够越快完成,两岸的政策面就能够越稳定,不给“台独”以及类似思想提供返潮的可能。

  中国人,无论按大陆使用的简体字,还是台湾使用的繁体字来书写,都没有太大的差别,顶多就是国字框中的结构略有变化。这正如目前的两岸,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也有生活方式上的差别。但是至少,国字框中的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读作“国”字,这就是两岸同胞已经找到的共同语言。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和http://xqdb.blog.sohu.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