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燕赵都市报:拿什么祭奠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07:10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每个人都能在张扬生命尊严的基础上行事---唯此,我们或许才可以聊以祭奠那些"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以及抚慰他们父母那颗有家不能回的心灵。 这是一幅让人揪心的图像:在教学楼废墟上,家长们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家长们紧抱着孩子的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地上,还有孩子们的书包和课本。遗像里的孩子们稚气、纯真、灿烂,明亮的眼睛看着灵堂外的世界。他们含笑无言,而手捧遗像的父母们再也笑不出来。(《南方周末》5月29日) 面对这些幼小的亡魂,一位校长说,“假如能够交换,我愿意去死,让他们活着,他们还那么小”;一位学者说,“对不起,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没有让你们住上结实的教学楼”……这些善良的人啊,我们可以用诗一般的语言给孩子们送上挽联,可除此之外,我们到底该怎样祭奠“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 灾后,国家和四川省等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700多位专家,对震后的房屋损毁进行全面调查,其中对学校的垮塌调查被列为重中之重。5月29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表示在灾区某些地方已经对倒塌的学校开始调查,怀疑有建筑质量问题的,也在取样。 综合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家长们所怀疑的焦点集中在选址、构造、施工和材料等诸多方面。在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出台前,面对如此多倒塌的教学楼,我们必须有所反思。 反思,这是每次灾难过后我们都必须保持的姿态,可它不仅仅是一种姿态,对“反思的内容”非常有必要进行再反思。那么多的教学楼倒塌了,为什么会被怀疑有质量问题,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匮乏的教育投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基层教育投入不足、教学楼工程款拖欠问题是普遍现象,这是客观事实。可如果反思的层面仅仅局限在这样的历史原因里,那些相关责任人是否就可以躲到“法不责众”的庇护伞下? 我们可以承认并接受教学楼倒塌是“先毁于穷,后毁于震”,对于不可逆转的历史原因,我们也不应去过分苛责。可是,“紧张的资金预算”并不必然建成“问题”教学楼。除了网上流传的“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可以作为反例外,还没有被媒体聚焦的方水学校小学部教学楼同样坚固。这座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教学楼,虽然是多层砖混结构,虽然当时国家设计规范标准低,但因为在建造时施工质量可靠,虽然离震中很近,这栋教学楼的主体承重墙并没有明显损坏。 这两所学校的例证能说明什么不言自明。“资金”不是问题的根本,“监理”也不是问题的根本,人性的沉沦与泯灭———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和良知才是出现“问题”建筑的重要原因。废墟上的幼小亡魂是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心痛,为了告慰“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我们看到了如下表态——— 都江堰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周泽邦表示,“如果在教学楼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政府一定会追究。” 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表示,“对那些教学楼垮塌……如果专家鉴定结果为危房或存在问题,我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查责任和进行补偿,按照党纪国法处理,绝不姑息护短。” 德阳市常务副市长张金明表示,调查组将在一个月内查明富新二小教学楼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一旦查出此事中有人涉嫌违法问题,将把他送上法庭。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在5月26日表示:“如果其中有偷工减料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这些铮铮在耳的承诺,能否为这些远离我们的孩子们即将开启、却被地震碾碎的花样青春铺上一层温暖的底色?! 我们所期冀的,不仅仅是惩戒一些人,然后一切规则依旧。生命的悲剧,唯有用进步来补偿;民族的创伤,唯有用文明来修复。等每个人都可以从废墟上站立起时,在内心里是否可以真正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感?然后,每个人都能在张扬生命尊严的基础上行事。唯此,我们或许才可以聊以祭奠那些“睡在瓦砾堆里的孩子”,以及抚慰他们父母那颗有家不能回的心灵。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