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雷泓霈:人进灾退后别忘了化解灾盲意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06:25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雷泓霈 无意读到2003年8月8日《人民日报》上一篇《遇天灾,你有几分自救能力?》的文章。文章说,人进灾退的胜利值得大书特书,但同时,也有很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我们真的做到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未必!抵御各种各样的灾害,不仅是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利益的事情,更是需要每一个人努力自救的事情;不仅是灾后恢复性的自救,更有灾前预防性的自救。但是,“抗灾观念淡漠,抗灾知识缺乏,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的缺憾,也是个人抵御灾害能力下降的要因”。 历史教训之所以重现在我们身边,除了灾难的可复制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预防灾难的麻木意识也进行了可怕的复制。换言之,上一次灾难中得到的宝贵教训,我们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反省和重视,更多情况下,这种教训装进了文件袋和总结材料中,被封存进了档案库。 “中国人的‘记忆文化’善于遗忘、容易健忘、失忆”(柏杨语)。所以,我们抵抗灾难的意识仍然麻木,灾难自救能力仍然匮乏,对灾难的预防预报仍然心不在焉。灾难发生后,往往会再次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了,而且不是一次,这真是民族性的文化悲哀。 看看其他民族的做法,在同样经历了自然灾害侵袭后,“现在美日两国应对地震的政策,是以减灾为主。包括强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标准、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适时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等。应该讲这样的政策比较成功。在日本,地震后往往只会产生百位数以内的伤者,死亡则并非每次都有。阪神大地震死亡6434人,已被认为数字高得疯狂”、“日本要发生了十次阪神大地震,才会死一次汶川大地震这么多人!”(5月27日《中国青年报》)公民自救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公民公共灾害意识得到格外强化,就是发生了破坏性地震,他们的损伤也非常小。与他们相比,我们存在的意识麻木和自救能力的迟钝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总结汶川大地震,它不仅是四川的大地震,也是整个中国的大地震;不仅是四川人需要提升地震自救意识,整个国人的灾害自救水平都应该被放到重要位置;不仅是四川省政府需要加强对公民地震意识的强化普及,所有各省各级政府都应该进行必要的“灾害补课”。 眼下,灾后重建正在进行,注重硬件建设是应该的。可是,对于软件方面的不足、灾害意识的麻痹、文盲化,在重建过程中,同样应该被放到一个非常慎重的位置,放到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兑现、履行。这种来自公民抗震减灾意识的加强,才是避免下一次自然灾害最有效的武器。 人进灾退是抗震救灾的胜利,可这种胜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人胜”,是“救灾的胜利”,而应该深入挖掘内在的不足,创造更多的“抗灾的胜利”。这样,才能有效的让灾害永远退让、溃败,而不至于造成重复性生命伤亡。 想到了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描述:中国历史自古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仅清代不足300年间,自然灾害就多达1121次。其中,旱灾201次,水灾192次,地震169次,雹灾131次,风灾97次,蝗灾93次,霜灾、雪灾74次;歉收造成的饥荒90次、瘟疫74次”。多灾多难中,我们应将决心和勇气化作正视“灾盲意识”的细化措施。希望借此,有更多人关注这本书,提醒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的避灾意识、躲灾意识,及时扫除我们的“灾盲意识”。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