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勇:让儿童文学参与灾后心灵重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07:13 新京报
作者:戴勇 在所有的重建任务中,重建儿童心灵家园,尤为任重而道远。 以何种途径,方能更好地抚慰那些饱受震颤的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战胜恐惧,重新沐浴明媚的阳光?我以为,在诸多途径中,文学的力量尤为宝贵。曹文轩先生认为,“文学是支撑人类精神殿堂的最重要支柱”。儿童文学以其天然质地的优势,更容易走进儿童的内心。 与生命消逝的近距离接触,对于幼小的心灵的伤害最大。“二战”后,日本产生了诸多重量级的儿童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中充满对死亡的诗意理解,对母性的追寻。安房直子、阿万纪美子等代表性作家的《小狐狸的窗户》、《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等优秀童话篇目,都是能深入小读者内宇宙的作品。作家对于苦难的诗意处理,使得作品哀而不伤,泛出温暖的忧伤,而不至于让苦难赤裸裸地被呈现。 因农业经济快速转型为工业经济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化,于是中国台湾地区出现了少年历史乡土小说,如李潼的《再见天人菊》、《少年噶玛兰》、《带爷爷回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此外,台湾地区的环保童话、心理童话、宗教童话,都有自己的力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台湾地区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儿童文学样式:亲子小说。它属于心理小说的一类。它的特点是文学与医学的有机结合。很多作品是由作家和心理医生合作完成的,针对儿童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现今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及疾病大多是童年、少年时期种下的病根,而通过小说充满艺术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情节的展示,可使刚刚发生或未及发生的心理障碍的孩子得到预防和治疗。 灾区的少年儿童,以及被现代传媒带到灾区现场的少年儿童数以亿计,他们的心灵家园都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值此六一儿童节,我们呼唤作家、出版家,以文学的力量参与儿童心灵救灾。 □戴勇(北京 编辑)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