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把宁可十防九空理念用于地震预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5:06 新民晚报

  作者:徐迅雷

  唐家山堰塞湖,一边在大规模抢险施工,打通导流明渠,一边在大规模撤离疏散,保证百姓安全。对这一盆悬在百万百姓头上的高危之水,如今终于做到了“心中有数”。

  这是一次预防性的“共克时艰”。作出抢险大决战、避险大撤离的决策,仿佛是上了主动避险的“双保险”。宏观意义上,这体现了生命至上、民生为重;中观理念上,是不抱幻想,不作掩饰,“宁可十防九空”;具体行动上,就是最坏打算,坚决撤离,首当其冲的绵阳市,转移撤离近20万人。

  堰塞湖曾是一个历史梦魇,1786年康定大地震、1933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了堰塞湖溃坝惨剧,致死人数几倍于地震;而2008年这次唐家山的预防性大抢险、大撤退,则是告诉未来如何避灾防灾的范例。“宁可十防九空”,是这次抗震救灾中的一个宝贵理念,今后应贯彻于各种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工作。

  “宁可十防九空”的理念,也该用于地震预报。如今仿佛有个“普遍真理”,那就是一句谁都能琅琅上口的“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因为“十防九空”,甚至“十防九点九空”,所以人们鲜见地震预报。这个问题的解套,得在法律、制度、机制、道德、舆论上,给“落空的预报”全面免责,要彻底从“影响百姓安定、损害社会稳定”的大帽子里解脱出来,否则,必然是宁可“漏报”不得“错报”不可“空报”了。我们要把地震后果往最坏处想,而不是把预报落空的后果往最坏处想。

  这回有了实践上的进步:5月19日地震部门发布了汶川可能发生6-7级强余震的预报,提醒做好防震避震准备。但强余震并没有如约而来,“空”了。空了就是空了,天并没有因为“空了”而塌了,这证明“比地震可怕的是预报了地震却一直不震”是一句真实的谎言。“空了”无非损失一点财物,与生命的损失无法相比,这也是我们为避免巨大损失而支付的必要成本。这种敢于和甘于投入的成本意识,应该用于矿难等所有灾难的预防。

  因为有一部分准确的防灾预报,多数的落空也就有了意义。“十防九空”不仅不可怕,而且很伟大。预防,不仅有国家政府之力,还有社会民间之力、市场经济之力,只要真正重视了预防,这都能形成合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灾难来临时,能举全国之力担当重任大责;在灾难未临时,不怕“十防九空”而着力预防灾难,这正是“硬实力”与“软实力”之双重体现。

  灾难到来,共克时艰;平安日子,共防灾难。让我们把“宁可十防九空”的理念,贯彻于今后预防灾难的始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