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德:巨灾改变了社会惯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07:20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林德

  抗震救灾是目前国家和社会最急要的大事,各地都在加紧生产救灾帐篷和活动板房,以便数百万受灾群众能有临时的安身立命之所。有些帐篷暂时不会调拔,地方储备以供不时之需。

  山西省闻喜县民政局心系灾区,储备了一些帐篷,却没有接到调拔令。局长办公会通过决议,先把爱心撒向该局工地,8顶救灾帐篷变成了工棚。

  救灾储备物资不能随意挪用,这是个很明白的道理,民政局作为进行政府救济的职能部门,不可能不懂。但闻喜县民政局还是挪用了,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

  才8顶帐篷,还在局长办公会上讨论,说明闻喜县民政局进行了利害权衡,最终做出这样被人诟病的决定,显然属于形势判断失误。要搁在平时,这简直算不得什么丑闻,只是把帐篷暂借给民工使用。民工,我们平时都说这是一个需要更多关爱的群体。平时,克扣截留救灾款物、拿扶贫款盖大楼买轿车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听说过。

  盖因为目前不是平时,巨大的地震灾难,把人们的情绪和目光调向一个焦点,此时,灾难就像一面放大镜,与灾难有关的任何不当言行,都会被放大,会被看作对全社会抗震救灾热情的污损,激起愤怒。比如那个辱骂受灾群众的沈阳女孩,比如一挥手就不小心打着了志愿者的四川省卫生厅的张建新副处长。

  我不认为张建新副处长是因为救灾压力过大而变得暴戾,也不认为闻喜县民政局是因为爱心被搁置才做了糊涂事,他们只是根据惯性行事,紧急时刻难免刹不住车。

  大地震不仅是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撞击,它也是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的巨大碰撞,改变了社会运行的惯性。这时候,需要调整,需要变革,如果脑筋转不过弯,依然按惯性思维行事,撞到南墙基本不可避免。

  我们看到了不能转弯的,也看到了调整和变革:救灾过程变得透明,国旗第一次为普通生命而降,社会展示极大的凝聚力,人心显现出动人的温情与柔软。

  我虽然从感情上无法将灾难视为一个吉兆,好像是巨龙抬头和大国复兴的必然现象,但如果灾难让国家、社会和每个人都有所收获,也未始不是悲伤之余的一丝安慰。我宁愿没有人在灾难中,没有灾难带来的撞击,我们照样懂得一个文明大国、文明社会和文明人应该是怎样一种状态。灾难已经无法改变,接受它,改变自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但我的确没有十足的乐观,灾难是一种紧急状态,灾难过后,惯性会不会回来,难说得很。我只能希望,把灾难中体现的美好和希冀固化为一种正常状态,把灾难实实当作巨大的悲痛,当作各个层面反思和重整的一个机会,为灾区群众,也为我们每个人重建一个美好家园。

  (作者为本报评论版主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