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吕频:期待尽快公布灾情分类统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07:14 东方早报
作者:吕频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汶川地震所造成的伤亡损失每日都在更新,政府对地震相关信息前所未有的及时和坦率公开,受到了国人和国际社会的肯定。 但是,在迄今为止的灾情通告中,却始终缺少分类统计,伤亡数可以精确到每个县甚至每个乡村,却没有分性别、年龄、城乡和民族的统计。 天灾不长眼,但在天灾面前绝非人人平等,不同人群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一些原本脆弱的人群会成为更严重的受害者。例如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据参与救援的国际机构估计,死者中有一半是儿童,妇女是男性的三倍,转移者中75%是妇女和儿童。在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当地以妇女为户主的家庭有41%陷入贫困,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族裔。面对灾害的一般规律,对灾情的分类统计非常有必要,这不但是对受灾者的尊重——还原他们的社会属性,使他们的身份不致湮没于笼统的数字,更是展开灾后救助、安置、恢复和重建各项措施所必需的基本依据,以及更大范围内制定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参照。 在此次地震后,我们已经看到农村、小城镇和大城市所受影响差异巨大,但我们还需要更具体客观的数字取代直观的印象,而对性别、民族因素如何与灾害共同作用,我们还很不清楚。其实收集性别、年龄、城乡、民族这样的分类信息并不困难,在统计的最初阶段,这都是需要填写的基本资料,关键是这些资料能否进入统计系统,能否汇总、上报和公布。曾有学者发现,在基层调查时往往会包含分性别信息,但由于上级部门不汇集这些信息、没有设置相应的统计指标等原因,导致信息丢失,结果就是:尽管人分男女是最显著的事实,但性别统计却一向是政府统计中的弱项。在此次地震后,国家和灾区的统计系统是否已经做出了及时改善,进行了各项必需的分类统计?这是公众理应关心和知晓的。 除了伤亡和损失的即时分类统计之外,更进一步,还应该监测灾害对各类人群的中长期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因灾致贫的具体情况,以及重建扶助政策的效应、资源的分配和受益情况。四川是性别统计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在该省统计局2007年12月发布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在四川》小册子的扉页上,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数字可以给言辞以相当大的力量——改变政策进而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句话说出了性别统计和其他分类统计的真正目的:揭示现实差异,促使国家和社会重视脆弱人群的生存状况,进而重整政策和资源,促进所有人的公平发展,而在灾区,这是更紧迫和严峻的需要。 灾情的分类信息或许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为它会暴露出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以往政策措施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为了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政府理应承担公众监督的压力。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出,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应当重点公开。按照此条例,灾情分类数据应属主动、重点公开信息的范围,期待政府能早日、最终公开灾情的各种分类数据。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